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青海生态旅游精准扶贫中的问题与对策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青海省贫困与脆弱的生态环境交错叠加。正确认识生态旅游精准扶贫中的问题,且理性实施生态旅游精准扶贫,既利于推动欠发达地区精准扶贫的因地制宜和模式的创新,更有利于实现区域协调持续发展。
作者
马桂芳
机构地区
中共青海省委党校
出处
《攀登(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3期106-110,共5页
New Heights(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基金
2017年青海省智库重点课题“青海省生态旅游精准扶贫研究”(ZK17005)成果之一
关键词
生态旅游
精准扶贫
青海
分类号
F592.7 [经济管理—旅游管理]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7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125
同被引文献
9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5
1
向延平,彭晓燕.
旅游扶贫开发的思考与建议[J]
.宏观经济管理,2012(4):66-67.
被引量:21
2
李亮,高利红.
论我国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补偿与精准扶贫的法律对接[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44(5):59-65.
被引量:10
3
吴靖南.
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实现路径研究[J]
.农村经济,2017(3):99-103.
被引量:95
4
杨静.
旅游精准扶贫及财政制度的完善[J]
.山西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8,31(1):32-36.
被引量:3
5
杨晓燕.
生态旅游目的地形象、体验价值与游客忠诚研究:以青海省为例[J]
.攀登(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37(5):77-83.
被引量:2
二级参考文献
27
1
卞显红.
旅游目的地形象、质量、满意度及其购后行为相互关系研究[J]
.华东经济管理,2005,19(1):84-88.
被引量:68
2
王永莉.
旅游扶贫中贫困人口的受益机制研究——以四川民族地区为例[J]
.经济体制改革,2007(4):92-96.
被引量:53
3
黄颖华,黄福才.
旅游者感知价值模型、测度与实证研究[J]
.旅游学刊,2007,22(8):42-47.
被引量:194
4
杨杰.
旅游形象感知行为模型研究——以重庆市民对上海旅游形象感知为例[J]
.旅游论坛,2008,19(5):190-194.
被引量:7
5
黄承伟,王小林,徐丽萍.
贫困脆弱性:概念框架和测量方法[J]
.农业技术经济,2010(8):4-11.
被引量:123
6
张宏梅,陆林,蔡利平,黄琢玮.
旅游目的地形象结构与游客行为意图——基于潜在消费者的本土化验证研究[J]
.旅游科学,2011,25(1):35-45.
被引量:119
7
王斌.
景区形象与游客感知价值、满意和忠诚的关系的实证研究[J]
.旅游科学,2011,25(1):61-71.
被引量:66
8
黄国庆.
连片特困地区旅游扶贫模式研究[J]
.求索,2013(5):253-255.
被引量:43
9
刘力.
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与游客旅游意向——基于影视旅游视角的综合研究[J]
.旅游学刊,2013,28(9):61-72.
被引量:174
10
刘慧,叶尔肯.吾扎提.
中国西部地区生态扶贫策略研究[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23(10):52-58.
被引量:117
共引文献
125
1
陈新月.
基于SFA模型的内蒙古自治区财政政策扶贫绩效评估[J]
.时代金融,2020(35):33-34.
2
张祝平.
以文旅融合理念推动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形成逻辑与路径选择[J]
.南京社会科学,2021(7):157-164.
被引量:133
3
花淑琦,莫琦.
乡村振兴战略下文农旅一体化的路径探究——以余姚市横坎头村为例[J]
.大众文艺(学术版),2020(3):267-268.
被引量:2
4
付泳,柴玲.
论甘南藏族自治州旅游扶贫的问题研究[J]
.经济视野,2013(18).
5
方立清,闫光,宋德强,常松,周虞.
河南省降水气候特征分析[J]
.河南气象,2000(1):27-28.
被引量:4
6
安菁,申昆玲,吴敏媛,江载芳.
白血病患儿巨细胞病毒感染的PCR与抗原检测方法比较[J]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2000,20(1):74-78.
被引量:4
7
纪晓丽.
城乡一体化背景下旅游扶贫发展研究[J]
.当代旅游(中旬刊),2013(4):11-11.
8
肖建红,肖江南.
基于微观经济效应的面向贫困人口旅游扶贫(PPT)模式研究——以宁夏六盘山旅游扶贫实验区为例[J]
.社会科学家,2014,29(1):76-80.
被引量:46
9
韦统翰.
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开发研究——以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为例[J]
.现代商业,2014(6):71-72.
被引量:1
10
付泳,李珂,柴玲.
甘南藏区开发式扶贫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学理论,2013(34):97-98.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9
1
多杰才让,范忠雄,南杰措.
基于改进Dijkstra的旅游路径优化问题的研究——以青海4A旅游景区为例[J]
.广西质量监督导报,2021(2):103-104.
被引量:3
2
桑桑.
青海:借文化旅游资源优势 助全省脱贫攻坚[J]
.区域治理,2019,0(18):85-86.
被引量:1
3
兰海,唐筱璇,王海昆.
基于迈克尔·波特“钻石理论模型”的青海旅游产业发展潜力研究[J]
.中国市场,2019(10):42-43.
被引量:7
4
XIANG Cheng,TANG Zhongxia,LIU Menglin,SHAO Li.
Analysis of Multiple Tourist Agents' Symbiotic Relationship on the View of Tourist Enterprises Based on a Grey Correlation Model:A Case Study of Qinghai Lake, China[J]
.Journal of Resources and Ecology,2019,10(3):335-344.
被引量:4
5
何方永.
基于包容性增长的西部省域国际旅游目的地建设路径探究[J]
.阿坝师范学院学报,2019,36(2):46-50.
被引量:3
6
李興来,肖景义.
国家公园游客与居民旅游生态补偿支付意愿及影响因素对比研究--以青海祁连风光旅游区为例[J]
.生态经济,2020,36(10):129-133.
被引量:15
7
杨乐.
与文化旅游相结合的乡村振兴实践——以青海西堡生态森林公园水滩湿地花海景区为例[J]
.林业调查规划,2020,45(5):180-184.
被引量:2
8
张晓琛.
青海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中国市场,2021(8):26-27.
被引量:12
9
孟珊.
青海省旅游业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J]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37(1):89-96.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1
1
马桂芳.
对青海省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的思考[J]
.柴达木开发研究,2022(1):4-11.
1
对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第6244号建议的答复[J]
.中国农民合作社,2017,0(12):71-71.
2
曹兆龙.
青年教师廉洁从教的理性思考[J]
.好家长,2017,0(42):198-199.
3
贾宪军,胡海峰.
宏观经济因素对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意愿影响的实证分析[J]
.经济与管理评论,2018,34(6):73-85.
被引量:3
4
钱津.
纳什均衡的内在张力及其消解[J]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36(2):58-64.
被引量:4
5
陈青青.
拉萨市净土健康产业发展现状研究[J]
.海峡科技与产业,2019,0(1):151-153.
6
王晓雁.
东北沿海经济带与东北亚区域发展研究[J]
.东北亚经济研究,2019,3(3):72-81.
被引量:4
7
刘云甫.
区域行政行为的内涵及其法律规制初探[J]
.南京社会科学,2019,0(4):87-93.
被引量:12
8
李建春.
川南区域旅游资源空间整合及旅游合作构想探讨[J]
.品牌研究,2018(5):183-183.
被引量:1
9
邓超,罗伟,许文来.
基于熵理论的四川省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J]
.四川环境,2019,38(3):133-143.
被引量:4
10
顾拓宇.
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与区域高等教育一体化探论[J]
.科技管理研究,2019,39(11):29-34.
被引量:8
攀登(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