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形式感”的力量——管窥日本舞踏 被引量:1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舞踏起源于二战后的日本,在灰烬中崛起后立即声名大噪,享誉全球,原因可能有很多,也许是因为它反叛的决心,寻找到了更属于亚洲人自己独特的身体,也许因为其对本民族传统艺术的弃绝和再生,然而不可否认在某种方面其成功脱颖而出是依托着其独树一帜且摄人心魄的“形式感”的功劳。笔者曾在学习、演出以及研究中也被这种直击人心的艺术形式所吸引并折服。舞踏艺术无论在舞蹈理念,身体美学,表达形式等各个方面都让人叹为观止,然而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其夸张的艺术形式。舞者全身涂白,做着令人“恐怖”的嘴脸,蜷缩的颤抖的身体像是诉说着痛苦,无声的尖叫表达着反叛的愤怒,舞者大多光头且没有性别概念,更没有像西方芭蕾那般挣脱地心引力的飘逸肢体,有人爱它如同珍宝,有人对它弃如敝履。但也恰恰因这一个个标志性的形式感堆叠在一起,让人们对它过目不忘!
作者 王旭杨
出处 《艺术评鉴》 2019年第12期79-80,86,共3页 ART EVALUATION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3

二级参考文献4

  • 1格林伯格.《前卫与媚俗》,秦兆凯译,朱其主编《当代艺术理论前沿》,江苏美术出版社2009年版,第3-18页.
  • 2弗雷德里克·詹姆逊.《语言的牢笼:马克思主义与形式》,钱佼汝、李自修译,百花文艺出版社1988年版,第278页.
  • 3克乃夫·贝尔.《艺术》,周金环、马钟元译,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4年版,第4页.
  • 4苏珊·朗格.《情感与形式》,刘大基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51页.

共引文献6

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