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公共精神是孕育于公共生活领域的精神观念,它主要包含公共参与精神、公共关怀精神、协商治理精神等。在国家和社会治理体系现代化转型的背景下,公共精神的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它是培养具有公共担当意识、公共关怀意识和公共治理能力的时代新人的重要途径。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当前我们的学校公共精神教育依然面临着较为严重的公共性供给不足的困境,集中表现为:在价值导向层面上存在着个体德性对公共德性的遮蔽,在组织制度层面上存在着"控制"对"治理"的贬斥,在师生交往层面上存在着"功能性"对"公共性"的取代。为了摆脱这种公共性供给不足的困境,学校公共精神教育应坚持公共性的价值导向,鼓励多元治理主体的公共参与和合作治理,激发师生之间的公共交往实践,从而全方位地培育人的公共德性及公共精神。
出处
《中国教育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89-93,共5页
Journal of The Chinese Society of Education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一般课题“道德教育与‘公共人’的培育研究”(项目编号:BEA170105)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