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郭沫若的历史剧《屈原》历来存在争议,对其解读多从文本与时代关系的角度,阐释其抗战时期独特的政治含义,并困于"历史"的阐释与抒情诗的再造。近年来的研究开始从剧作外部转向文本内部的辨析与考论。从戏剧冲突的理念出发,可以发现郭沫若在戏剧文体方面的创造性意义,身体叙事及其蕴含着的身体与政治的关系、身体所构成的戏剧冲突,呈现出剧作的美学向度。《屈原》的艺术力量不是来自于抒情的方式,而是来自于戏剧本身,从"橘颂"到"雷电颂",既是屈原的行为与情感变化的过程,也是戏剧冲突逐步趋向高潮的过程。"雷电颂"因其强烈的动作性而具有戏剧的张力,其动作性又表现着舞台演出强烈的艺术效果。
出处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08-115,共8页
Journal of Capital Norm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文体形态与中国现代文学史建构研究”(17BZW023)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