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论互联网时代下表征符号“拟动物化”趋向的发展动因研究 被引量:2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社交平台中用户对于表情包使用的文化与传播研究,目前仍普遍局限于符号与心理学的范畴,其本身则陷于内容层面与行为主义。文中以网络平台中用户常用的交流符号即表情包、头像与话语方式为切入点,探究其在身体缺席的交流语境下,成为交流内容与意义再补充的媒介。社会环境的变迁与用户心理动机的共同作用下促成了人与人之间交往方式的转变。从功能主义的视角出发,社交平台的动物化行为中所使用的传播符号,不仅承载着使用者所传播的内容,更建构着一套完整的传播体系,囊括了群体的身份认同、用户形象的建构以及身体缺席下意义的补充等多种社会功能。
出处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9年第6期42-44,共3页 Satellite TV & IP Multimedia
  • 相关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3

  • 1(美)詹姆斯·w·凯瑞,丁未译.作为文化的传播[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7.
  • 2(美)丹尼尔·载扬、伊莱休·卡茨,麻争旗译.媒介事件[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0:3.
  • 3陈建云.汶川大地震报道中的伦理问题[J].新闻大学,2008(4):24-28. 被引量:8

引证文献2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