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再现”的偏向:食安报道图片的视觉互动意义(2008-2018) 被引量:2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本文将食安事件首发报道的新闻图片放置在健康传播的公共沟通体系中,从社会建构论视角切入,以视觉语法和视觉修辞等理论作为分析工具,考察在社会共治逻辑下,新闻摄影图片在建构食安治理及塑造新社会关系的过程中是否存在偏向性。本文对2008-2018年这11年期间北京地区食安事件的“首发报道”图片进行编码分析发现:新闻图片的媒介镜像具有显著偏向性:其立场并不像人们预想的那般激进'恰恰相反,其食安事件首发报道的图片使用是较为“保守”的,刻意遮蔽了引发食安事件的最主要动因以及事件受害者。新闻图像生产在忽略受害者的同时拔高了执法权力。媒介倾向使用“社会距离”这一取景框架,试图提升食安报道图片与受众的互动,使受众意识到食安事件的显著性;主要强调信息“给予”,同时策略性地弱化受众对事件的卷入和回应;在通过俯视视角将受众放置在掌控、知晓全局的“上帝视角”的位置的同时,宣扬执法权力的高大,对专业知识社群和受害者的再现则严重匮乏。这样的新闻图片生产实践未能给公众提供一个“道德谴责”的空间,使得受害者无法走出创伤,也使得遭遇“社会分离”的共同体难以修复到事件发生之前的状态。目前食安报道的图片生产实践,正在进一步加剧我国公众对其他食品安全治理主体的信任断裂,继而强化了公众对食品安全的高风险感知。
出处 《新闻记者》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28-46,共19页 Shanghai Journalism Review
基金 2015北京社会建设研究院课题,编号SHJS2015002 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编号14ZHC015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编号:16YJC860001 2017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编号:17ZDA290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1

二级参考文献182

共引文献162

同被引文献15

引证文献2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