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玉、石分化的人文因素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玉、石分化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除了就地取材和工艺技术成熟上的物质条件,人文因素也是不可或缺的。在科学极不发达的原始社会,原始先民极易产生万物有灵的观念,并以温润晶莹的玉石祭祀神灵。在加工和使用玉石的过程中,原始先民形成了面向玉石的审美观念,从而以玉石装饰身体。在物我关系的建构中,玉器也成为权力、地位的表征符号和物质载体。
作者
姜坤鹏
机构地区
山东艺术学院设计学院
出处
《美术观察》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56-59,共4页
Art Observation
关键词
玉
玉器
人文
分类号
K87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0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18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3
1
叶舒宪.
玉教与儒道思想的神话根源——探寻中国文明发生期的“国教”[J]
.民族艺术,2010(3):83-91.
被引量:15
2
李元媛.
项饰起源及其审美功用调查[J]
.艺术百家,2008,24(6):68-73.
被引量:2
3
叶舒宪.
玉教神话与华夏核心价值——从玉器时代大传统到青铜时代小传统[J]
.社会科学家,2014,29(12):126-132.
被引量:4
二级参考文献
10
1
尹钊,刁海军,吕苇苇,张继超.
苍璧礼天 天人相通:彭城汉代玉璧漫谈[J]
.东方收藏,2011(1):28-30.
被引量:1
2
安志敏.
关于“玉器时代”说的溯源[J]
.东南文化,2000(9):31-33.
被引量:10
3
孙秉君,程蕊萍,陈建凌,李恭,王仲林,童学猛,梁存生,张西峰,张伟,刘银怀,孙雪松,张明惠,屈麟霞.
陕西韩城梁带村遗址M27发掘简报[J]
.考古与文物,2007(6):3-22.
被引量:108
4
叶舒宪.
中华文明探源的比较神话学视角[J]
.江西社会科学,2009,29(6):14-20.
被引量:7
5
叶舒宪.
国学考据学的证据法研究及展望——从一重证据法到四重证据法[J]
.证据科学,2009,17(4):389-404.
被引量:31
6
叶舒宪.
中国文化的大传统与小传统[J]
.党建,2010(7):49-51.
被引量:36
7
叶舒宪.
玉教与儒道思想的神话根源——探寻中国文明发生期的“国教”[J]
.民族艺术,2010(3):83-91.
被引量:15
8
叶舒宪.
玉石神话与中华认同的形成——文化大传统视角的探索发现[J]
.文学评论,2013(2):92-104.
被引量:10
9
叶舒宪.
为什么说“玉文化先统一中国”——从大传统看华夏文明发生[J]
.百色学院学报,2014,27(1):1-6.
被引量:3
10
米尔恰·伊利亚德,王伟,王乐琪,叶舒宪.
铁器时代的神话[J]
.百色学院学报,2014,27(2):1-10.
被引量:4
共引文献
18
1
叶舒宪,唐启翠.
玉石神话信仰:文明探源新视野——叶舒宪先生访谈录[J]
.社会科学家,2011,26(11):3-7.
被引量:2
2
廖明君,叶舒宪.
中华文明探源的神话学研究——叶舒宪教授访谈录[J]
.民族艺术,2012(1):41-46.
被引量:5
3
叶舒宪.
儒家神话的再认识[J]
.百色学院学报,2011,24(3):1-11.
被引量:2
4
唐启翠.
體与禮:佩玉践形与儒家神话礼仪[J]
.百色学院学报,2011,24(3):12-18.
被引量:5
5
胡建升.
金声玉振的文化阐释[J]
.民族艺术,2012(4):75-82.
被引量:1
6
张坤.
传统玉文化浸润下的文章审美论——《文心雕龙》珠玉用语试解[J]
.理论月刊,2013(6):72-76.
被引量:3
7
张法.
玉:作为中国之美的起源、内容、特色[J]
.社会科学研究,2014(3):177-185.
被引量:5
8
叶舒宪.
玉教神话与华夏核心价值——从玉器时代大传统到青铜时代小传统[J]
.社会科学家,2014,29(12):126-132.
被引量:4
9
公维军.
新世纪以来文学人类学的理论建构[J]
.社会科学,2015(3):182-191.
被引量:6
10
叶舒宪,杨骊,魏宏欢.
探源中华文明 重讲中国故事--中国文学人类学研究会会长叶舒宪先生访谈[J]
.四川戏剧,2015(6):5-10.
被引量:4
1
姜迪.
浅析《诗经》中出现的十二生肖[J]
.北方文学,2019,0(20):44-45.
2
李鹏飞.
杜甫巴蜀诗的生态思想简论[J]
.绿色天府,2019,0(2):54-55.
3
苟小泉.
中国哲学中的本体之“诗”[J]
.西北人文科学评论,2009(1):48-57.
4
贾君琪.
人谁长健底 老有顿来时——论杨诚斋病中诗[J]
.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9,32(1):67-70.
5
乔明.
有无 明暗 露藏——古诗“虚实”例析[J]
.中学语文,2019,0(6):81-82.
6
周敏.
多元表征在幼儿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现状研究[J]
.知识文库,2018(23):95-96.
被引量:1
7
穆禹含,李官福.
中朝韩文化共同体的心灵史诗——论原始宗教与中朝韩民间文学的生成发展[J]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52(3):89-95.
被引量:7
8
余开亮.
郭象玄冥观与审美意象创构的玄学理路[J]
.学术月刊,2019,51(2):130-137.
被引量:4
9
朱炬钢.
宋代咏月词的审美特征[J]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教育研究),2019,0(1):80-84.
10
梁力军.
你不知道的网络黑话——从小猪佩奇窥探网络青年亚文化[J]
.新媒体研究,2019,5(3):74-75.
被引量:1
美术观察
2019年 第7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