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从鲁迅到亦舒,再到秦雯——“伤逝”故事的演变及启示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鲁迅《伤逝》(1925)是描写五四新青年恋爱主题的经典作品。若引入亦舒《我的前半生》(1982)和秦雯同名电视剧(2017)两个不同时空下的“伤逝”故事进行比较阅读,《伤逝》开出的“娜拉走后怎样”主题在承继中又有新的衍变,后世的“子君”们获得比原始子君更多的社会解放和经济独立条件,但遭遇的爱情悖论则一模一样。爱情的“时时更新,生长,创造”进入世俗主义时代,则演变成婚变,而非自我的挣扎、锤炼、探索,生成某种爱情新文化。
作者 李丽冬
出处 《文教资料》 2019年第16期7-9,共3页
基金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资助
  • 相关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7

  • 1张宁.关于死亡的定义[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24(6):93-95. 被引量:4
  • 2戈宝权.谈利玛窦著作中翻译介绍的伊索寓言——明代中译伊索寓言史话之一[J].中国比较文学,1984(1):222-235. 被引量:3
  • 3托尔斯泰.伊凡·伊里奇之死[A].世界名篇杰作选 :五[C].祝孝陶译.桂林:漓江出版社,1983.
  • 4弗洛伊德.目前对战争和死亡的看法[A].弗洛伊德论创造力与无意识[M]. 孙恺祥译.北京:中国展望出版社,1986.
  • 5贝克尔.反抗死亡[M].林和生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88.
  • 6威廉·巴雷特.非理性的人[M].杨照明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5.
  • 7提格亨(梵第根).比较文学论[M].戴望舒译.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95.

共引文献2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