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关于校园欺凌中旁观者群体的研究
被引量:
1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校园欺凌事件中,旁观者并非中立者,他们可能助长欺凌者的行为,也可能因为目睹欺凌的发生而受到伤害,更可能在中止欺凌行为的过程中发挥积极的作用。学校教育应给予旁观者及其现象更多的关注和研究,以期事件中的旁观者有更积极有效的作为,从而减少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
作者
弋英
曹睿昕
机构地区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学院
出处
《基础教育课程》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4期28-32,共5页
基金
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成果(项目批准号:19XNEX04)
关键词
校园欺凌
旁观者
反欺凌策略
欺凌事件
分类号
G637.4 [文化科学—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8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141
同被引文献
68
引证文献
10
二级引证文献
29
参考文献
2
1
宋雁慧.
关于校园暴力旁观者的研究综述[J]
.中国青年研究,2014(3):94-98.
被引量:30
2
丁凤琴,陆朝晖.
共情与亲社会行为关系的元分析[J]
.心理科学进展,2016,24(8):1159-1174.
被引量:113
二级参考文献
28
1
贾学雁,李新省,周士敏.
“旁观者”现象之我见[J]
.社科纵横,2007,22(6):78-79.
被引量:1
2
朱力.
旁观者的冷漠[J]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1997,34(2):114-125.
被引量:32
3
张嘉玮,崔光成.
12—16岁被助儿童的自助能力、移情能力与亲社会行为关系的研究[J]
.心理发展与教育,1993,9(1):14-17.
被引量:7
4
岑国桢,王丽,李胜男.
6~12岁儿童道德移情、助人行为倾向及其关系的研究[J]
.心理科学,2004,27(4):781-785.
被引量:27
5
寇彧,唐玲玲,刘伟,胡敏中.
心境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5):44-49.
被引量:73
6
寇彧,付马,马艳.
初中生认同的亲社会行为的初步研究[J]
.心理发展与教育,2004,20(4):43-48.
被引量:46
7
余宏波,刘桂珍.
移情、道德推理、观点采择与亲社会行为关系的研究进展[J]
.心理发展与教育,2006,22(1):113-116.
被引量:81
8
蔡唱.
论旁观者的不作为侵权行为——以民事救助义务的确立为视角[J]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7,36(2):73-76.
被引量:21
9
崔芳,南云,罗跃嘉.
共情的认知神经研究回顾[J]
.心理科学进展,2008,16(2):250-254.
被引量:66
10
吴妮.
旁观者群体对欺负行为影响的研究综述[J]
.中国校外教育,2009(1):33-33.
被引量:15
共引文献
141
1
兰雪,于嘉,孙妍.
医护人员共情能力对新生儿患者结局的影响: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J]
.心理月刊,2024(8):8-11.
2
袁婷,王艳郁,姜能志.
医学生共情与亲社会行为的关系:情绪调节策略的中介作用[J]
.心理月刊,2023(24):78-80.
3
金昌兰,李光彩,朱峰雪.
探讨多元共情联合巴林特小组优化医患沟通效果[J]
.心理月刊,2023(21):163-166.
4
谢添,施长君,张玎葵.
校园欺凌中旁观者行为转化及影响机制:基于扎根理论的研究[J]
.心理月刊,2023(12):42-47.
5
贾淑怡,傅晓琪,何肖依,李敬荣,任彦名,赵然.
大学生自恋水平及受助者面孔吸引力与助人行为的关系:紧急事件的调节作用[J]
.心理月刊,2023(10):65-68.
6
彭程缘,杨晟宇.
教养方式与亲社会行为:以共情、自我效能为中介[J]
.心理月刊,2023(3):25-27.
被引量:3
7
张玥阳,徐伟.
校园欺凌旁观者行为研究综述[J]
.心理月刊,2022(7):228-230.
被引量:1
8
张璟,袁悦,卫博峰,熊红星.
父母教养方式对中职生亲社会行为的影响:两类共情的中介作用[J]
.心理学探新,2020,40(1):70-78.
被引量:12
9
颜志强,苏彦捷.
认知共情和情绪共情的发展差异:元分析初探[J]
.心理发展与教育,2021(1):1-9.
被引量:38
10
张桂蓉,李婉灵.
家庭环境影响校园欺凌行为的性别差异研究[J]
.中国社会公共安全研究报告,2019(1):17-37.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68
1
张珊珊,张野.
农村留守中学生自尊与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关系[J]
.中国健康教育,2019,35(12):1099-1103.
被引量:17
2
朱力.
旁观者的冷漠[J]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1997,34(2):114-125.
被引量:32
3
陈世平,乐国安.
中小学生校园欺负行为的调查研究[J]
.心理科学,2002,25(3):355-356.
被引量:66
4
张文新.
学校欺负及其社会生态分析[J]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5):97-103.
被引量:35
5
周浩,龙立荣.
共同方法偏差的统计检验与控制方法[J]
.心理科学进展,2004,12(6):942-950.
被引量:3736
6
张文新,王丽萍,宫秀丽,张坤,武建芬.
儿童对待欺负问题态度的研究[J]
.心理科学,2002,25(2):226-227.
被引量:30
7
王才康,胡中锋,刘勇.
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的信度和效度研究[J]
.应用心理学,2001,7(1):37-40.
被引量:2751
8
寇彧,徐华女.
移情对亲社会行为决策的两种功能[J]
.心理学探新,2005,25(3):73-77.
被引量:48
9
蔡唱.
论旁观者的不作为侵权行为——以民事救助义务的确立为视角[J]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7,36(2):73-76.
被引量:21
10
温忠麟,侯杰泰,Herbert W.Marsh.
结构方程模型中调节效应的标准化估计[J]
.心理学报,2008,40(6):729-736.
被引量:120
引证文献
10
1
孙蓓,秦飞.
美国中小学教师干预校园欺凌计划的分析与启示[J]
.教师教育研究,2020,32(2):124-128.
被引量:9
2
白森林.
关于校园欺凌参与角色的研究综述[J]
.中国德育,2020,15(19):12-16.
被引量:2
3
李艳兰,缪丽珺,黄颖.
中学校园受欺凌者特征分析[J]
.宜春学院学报,2020,42(10):103-107.
被引量:1
4
孙雨,孟维杰.
从“无为”到“有为”:校园欺凌中旁观者的角色转变与思考[J]
.现代教育科学,2021(1):33-38.
被引量:2
5
陈依然,谢金津,代春莉,杨其勇.
芬兰校园反欺凌KiVa项目研究:背景、内容及中国化实践[J]
.求知导刊,2021(13):82-84.
被引量:1
6
赵羚竹,罗超.
女生遭受学生欺凌的学校治理策略[J]
.平安校园,2021(6):74-76.
7
王庆林,武晨阳,宫火良,王明辉.
初中生校园欺凌旁观者行为及其与共情和自我效能的关系[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21,35(12):1013-1018.
被引量:8
8
罗丹,邹丽琼.
预防校园欺凌的团体干预研究——基于旁观者的干预[J]
.教育测量与评价,2022(2):94-102.
被引量:2
9
杨淑萍,辛绪坤.
微生态视角下校园欺凌中的旁观者效应[J]
.教育评论,2022(9):54-62.
被引量:1
10
钟振华,徐洁.
群体性校园欺凌的发生机制及其治理[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23,43(35):16-20.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
29
1
焦光源,申昊天.
未成年人保护视角下的校园欺凌成因及防治[J]
.郑州师范教育,2022,11(6):83-88.
被引量:1
2
卢璇.
中职生校园欺凌现象调查及预防措施——以S中职学校为例[J]
.心理月刊,2022(10):96-98.
3
张珊珊,刘致宏.
道德推脱对中学生欺凌旁观者行为影响机制研究——基于教师支持调节作用的比较分析[J]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3(3):94-103.
4
蒋颖.
我国校园欺凌问题研究现状及展望[J]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21(3):15-18.
被引量:1
5
周铁民,王晓敏,杨硕,刘飞迁.
校园欺凌行为的心理机制与干预对策——基于进化心理学的视角[J]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45(3):115-120.
被引量:4
6
刘冬梅,何云龙,魏书圆.
教师应对青少年网络欺凌的策略研究——基于青少年网络欺凌的调查[J]
.教师教育研究,2021,33(2):53-58.
被引量:6
7
裴谕新,陈静雯.
“相信经验以外的经验”:校园性别欺凌干预之教师社会性别意识提升研究[J]
.社会工作与管理,2021,21(3):15-22.
被引量:3
8
邓晨.
校园欺凌不同主体的心理因素分析——基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J]
.少年儿童研究,2021(8):55-60.
被引量:6
9
任美葳.
依托教育戏剧 设计预防校园欺凌的心理健康课程[J]
.辽宁教育,2021(24):29-31.
10
张桂蓉,张颖,顾妮.
学校反欺凌氛围对教师预防型干预行为的影响:干预信念的中介作用[J]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1(2):5-17.
被引量:2
1
穆鸿杰,药恩情.
校园欺凌中旁观者民事侵权责任研究[J]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8(4):91-95.
2
黄妍,王卫红.
校园欺负旁观者研究述评[J]
.心理学进展,2015,5(10):549-554.
被引量:1
基础教育课程
2019年 第1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