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试论梁启超的中国民族史研究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梁启超是清末民初最先使用近代意义上的"民族"一词和开展中国民族历史研究的人。从1906年到1922年,梁启超逐步转为深入研究中国境内的各民族历史,渐渐摒弃了汉族中心主义色彩浓厚的思想,进而提出了"和多族为一族"的中华民族思想,并对孙中山及后来的中国民族史研究贡献巨大,为中国民族史学科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并提供了最早的写作范式。
作者
丁存金
机构地区
云南大学历史与档案学院
出处
《社会科学论坛》
2019年第4期99-106,共8页
Tribune of Social Sciences
关键词
梁启超
民族主义
中国民族史
中华民族
分类号
K092 [历史地理—历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06
参考文献
10
共引文献
80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10
1
闫伟杰.
梁启超民族主义思想研究述评[J]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1(7):105-112.
被引量:5
2
敬东.
关于“民族”一词的概念问题[J]
.民族研究,1980(4):7-12.
被引量:13
3
彭英明.
关于我国民族概念历史的初步考察——兼谈对斯大林民族定义的辩证理解[J]
.民族研究,1985(2):5-11.
被引量:27
4
黄兴涛.
清末现代“民族”概念形成小考[J]
.人文杂志,2011(4):140-144.
被引量:13
5
侯德彤.
汉文中“民族”一词的出现并非始自《东籍月旦》——质疑近年来民族研究中的一个学术观点[J]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2002(6):126-127.
被引量:10
6
唐建兵.
梁启超的民族主义思想渊源及其学术评价[J]
.中州学刊,2010(3):179-181.
被引量:10
7
吴敏.
论梁启超民族主义思想的演变[J]
.人民论坛(中旬刊),2013(4):224-225.
被引量:1
8
陈连开.
中国民族史研究的基本特点和发展三阶段[J]
.西北民族研究,1993(2):1-8.
被引量:7
9
徐杰舜.
试论汉民族研究的学术意义[J]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9(2):72-78.
被引量:3
10
王鹏辉.
边疆、民族与梁启超“新中国”的建构[J]
.人文杂志,2014(11):73-81.
被引量:6
二级参考文献
106
1
刘亮红,张跃安.
论梁启超民族主义观念的转变[J]
.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4(6):44-45.
被引量:2
2
安静波.
论梁启超的民族观[J]
.近代史研究,1999(3):285-302.
被引量:19
3
方平.
论清末梁启超的国家思想[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31(1):32-39.
被引量:6
4
葛志毅.
梁启超的民族主义研究与近代化的学术文化思潮[J]
.学习与探索,1999(2):124-130.
被引量:7
5
吴春梅.
近代民族主义与梁启超的新民思想[J]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22(4):88-93.
被引量:6
6
张衍前.
论梁启超的近代国家观[J]
.理论学刊,1996(2):70-74.
被引量:8
7
刘晓辰.
梁启超民族主义思想研究[J]
.天津社会科学,1993(5):70-77.
被引量:6
8
闾小波.
论辛亥前梁启超的民族主义[J]
.近代史研究,1992(5):62-78.
被引量:3
9
孟祥才.
梁启超民族观简论[J]
.山东师范学院学报,1984,29(4):26-32.
被引量:2
10
刘云波.
传统民族主义的近代性转变——试论梁启超的国家民族主义思想[J]
.求索,1990(5):113-117.
被引量:2
共引文献
80
1
李健.
梁启超的“新帝国主义”理论及其中国史叙事[J]
.中国政治学,2023(4):140-162.
被引量:1
2
陈婷婷.
论抗战时期南宋“民族词人”的词学建构[J]
.东方丛刊,2019(1):275-290.
3
彭武麟.
回溯与当下——兼论中国近代民族关系史研究的基本对象与路径[J]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5(3):65-71.
被引量:6
4
张树青,刘光华.
关于民族国家的思考[J]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27(4):29-34.
被引量:17
5
修世华.
关于“共同心理素质”的思考[J]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22(1):48-52.
被引量:3
6
郝时远.
中文“民族”一词源流考辨[J]
.民族研究,2004(6):60-69.
被引量:120
7
乌小花.
再论“民族”概念与民族问题理论[J]
.青海民族研究,2005,16(2):13-17.
被引量:6
8
彭武麟,李婷轩.
简析梁启超的民族史研究[J]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8(4):90-95.
被引量:3
9
黄现璠,甘文杰(整理),甘文豪(整理).
试论西方“民族”术语的起源、演变和异同(一)[J]
.广西社会科学,2008(1):24-30.
被引量:16
10
熊坤新,卓然木.巴吾东.
改革开放以来理论界关于民族概念问题研究述评[J]
.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8,10(6):496-500.
被引量:2
1
赵启燕.
1950年以来白族史研究概论[J]
.西南古籍研究,2015(1):387-399.
2
周用宜.
中国民族史研究的重要成果——评《中国民族史人物辞典》[J]
.中国史研究动态,1990(3):27-28.
3
陈晖.
“司法独立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综述[J]
.岳麓法学评论,2002(1):274-275.
4
山风.
一九八八年元史研究概况[J]
.中国史研究动态,1989(4):1-6.
5
宋德金.
一九八九年民族史研究回顾[J]
.中国史研究动态,1990(5):7-13.
6
蔡雨晴.
交际语境写作范式在写作教学中的应用可行性研究[J]
.新作文(教研),2019,0(6):0256-0257.
7
宋夜雨.
"轻之沉重"与"沉重之轻"——张楚小说论[J]
.新文学评论,2017(3):161-165.
被引量:1
8
李秀英.
让写作成为体验生命成长的足迹[J]
.丝路视野,2019,0(1):41-41.
9
雪仙.
《吕振羽和他的历史学研究》出版[J]
.中国史研究动态,1993(6):32-32.
10
叶秋华,柴英.
试析议会主权原则在现代英国的发展变化[J]
.外国法制史研究,2004(1):87-99.
社会科学论坛
2019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