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现代文学的第一个十年中,叶圣陶的小说《脆弱的心》和郁达夫的小说《采石矶》都以胡适为原型,塑造了文学作品中的胡适形象。叶圣陶的小说通过对胡适教育家形象的塑造,对知识分子的启蒙表示了怀疑,不过,真实的历史演变则证明了知识分子启蒙的必要性。与叶圣陶小说中相对正面的胡适形象不同,郁达夫《采石矶》中的胡适形象多是负面的,这源于郁达夫与胡适的一场论争。两人在论争之后,很快化干戈为玉帛,因此,郁达夫《采石矶》中塑造的胡适形象,并不代表郁达夫心目中真正的胡适形象。不过,与郁达夫同为创造社成员的郭沫若,随着时势的演变,与胡适渐行渐远,因此,郁达夫小说《采石矶》中的胡适形象,某种程度上恰恰代表了1930年代之后郭沫若心中的胡适形象。
出处
《社会科学论坛》
2019年第4期107-115,共9页
Tribune of Social Sciences
基金
重庆文理学院校级人才引进项目《胡适人际交往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R2016WC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