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正如阿尔都塞所言,马克思在《巴黎手稿》中曾破天荒地求助于黑格尔。无论从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文本相关性,还是从推进法哲学批判的写作任务来看,这一“求助”都应当指向《法哲学》,但实际上马克思却出人意料地援引了《精神现象学》。为了解答这一“舍近求远”的难题,有必要重新聚焦异化劳动的主题——贫困问题,有必要重新考察异化劳动与《法哲学原理》市民社会辩证法、《精神现象学》主奴辩证法之间的复杂关系。事实上,市民社会的三重辩证法既表明了黑格尔与古典政治经济学之间的传承与分歧,又揭露了作为其断裂点的贫困问题的复杂性。而贫困问题恰恰是马克思早期法哲学批判中一条为人所忽视的潜在主线,也是其迟迟无法破解的理论困境。正是借助主奴辩证法中被黑格尔所忽略的“劳动的消极方面”所体现的主体间对抗性,异化劳动理论才推进了对贫困问题的阐释效能。可见,在异化劳动理论中,马克思用“翻转版”的主奴辩证法超越了市民社会辩证法,用“升级版”的青年黑格尔超越了老年黑格尔。
出处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9-56,共8页
Inner Mongolia Social Sciences
基金
国家留学基金“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编号:201806210408)
北京市社科基金项目“黑格尔法哲学中的自由困境”(编号:16ZXB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