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电影的创伤表达与疗愈功能——以影片《房间》为例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电影"制造情感与产生幻觉"的运作机制与心理疗愈方式不谋而合。本文以电影《房间》为例,分析影片如何就此两方面作积极正向引导,探索电影作为心理疗愈方式的可能性。
作者
张欣怡
机构地区
福建师范大学传播学院
出处
《西部广播电视》
2019年第13期121-122,共2页
West China Broadcasting TV
关键词
影片《房间》
艺术疗愈
自我确认
创伤表达
分类号
J905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3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10
同被引文献
18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2
1
李姝.
跨界对话与心灵表达:动画纪录片的艺术疗愈功能[J]
.中国电视,2017(10):61-65.
被引量:9
2
全芳兵,刘成新.
真实与虚无的双重凝眸——电影《房间》的现实场域解构[J]
.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16(2):68-72.
被引量:3
二级参考文献
3
1
周小佩.
艺术心理治疗:历史与现状[J]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09,7(1):116-119.
被引量:9
2
王迟,权英卓.
影像的救赎--论自我治疗纪录片[J]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9(5):77-82.
被引量:14
3
张景云,高贵武.
心理距离的传播学溯源[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1,33(3):47-51.
被引量:12
共引文献
10
1
李姝.
认知传播与影像疗愈:私纪录片教学中的生命教育探索[J]
.中华文化与传播研究,2019(2):36-52.
2
李姝.
动画学建构刍议[J]
.当代电影,2018(7):167-170.
被引量:4
3
竺照轩,胡果蒲,蒋惠君.
光绘动画在艺术治疗课程教学实践中的应用研究[J]
.美术教育研究,2020(4):114-115.
被引量:1
4
王旻譞.
影像观心:动画艺术疗法对PTSD的治愈作用[J]
.艺术教育,2021(1):180-185.
被引量:3
5
尹雨晴.
动画电影的疗愈功能探讨——以《机器人总动员》为例[J]
.新闻研究导刊,2022,13(3):233-235.
6
周筱宇,周翔宇,王健荣.
动画对女性人群焦虑心理的艺术治疗研究[J]
.家具与室内装饰,2022(6):37-41.
被引量:1
7
孟昕,张立群,马昕昱.
论影像艺术治疗的方法与价值[J]
.设计艺术研究,2024(1):151-154.
8
黄一莉.
听障中学生学习心理障碍的中国水墨画疗愈路径[J]
.现代特殊教育,2024(5):50-52.
9
李玉.
艾玛·多诺霍新作《房间》的主题解读[J]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7,33(3).
10
李婕,欧阳晓,何宇,胡昱旻.
SAS-41B音频切换器PWM开关电源检修实例[J]
.视听,2017(5):196-197.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18
1
刘思路,曹晓君.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隔离型”社会支持模式对创伤后应激障碍影响的探究[J]
.心理月刊,2022(24):62-64.
被引量:1
2
郑皓元,王金道,杨慧,郭钦丽,袁小婷,侯小花,李世平.
叙事疗法团体心理治疗在预防癌症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应用[J]
.心理月刊,2022(10):205-209.
被引量:2
3
徐光兴,李希希.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心理应对机制之比较研究——从中美两国的文化心理背景出发[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22(3):62-67.
被引量:14
4
季广茂.
精神创伤及其叙事[J]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56(5):60-66.
被引量:34
5
李西云,金睿,郑成强,王觉,张虹.
中医治疗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研究进展[J]
.湖北中医杂志,2015,37(3):74-76.
被引量:14
6
胡雨濛.
好莱坞与华莱坞父子文化的比较研究——以《当幸福来敲门》和《海洋天堂》为例[J]
.东南传播,2015(5):35-37.
被引量:3
7
李道新.
抑制的精神创伤与断裂的历史记忆——中国抗战电影的身心呈现及其文化征候[J]
.当代电影,2015(8):16-21.
被引量:9
8
包相玲.
论电影《特别响,非常近》中的创伤叙事[J]
.电影文学,2016(1):44-46.
被引量:3
9
肖英霞,李霞.
暴露和叙事疗法在创伤后应激障碍心理干预中的应用与比较[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7,25(12):1917-1920.
被引量:22
10
王文超,伍新春,田雨馨,周宵.
青少年创伤后应激障碍和创伤后成长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生命意义的中介作用[J]
.心理发展与教育,2018,34(1):112-119.
被引量:31
引证文献
2
1
夏雨.
电影《银河补习班》的成功策略分析[J]
.传播力研究,2019,3(35):55-56.
2
效艺昕,吴丽娜.
创伤后应激障碍题材电影叙事研究综述[J]
.叙事医学,2023,6(6):425-430.
1
胡缙炜.
文化与个体的关系——以电影《香料共和国》为例[J]
.电影新作,2019(2):125-126.
2
邹毅,陶祉辰.
浅谈《路边野餐》中诗电影风格的呈现[J]
.戏剧之家,2019(11):98-98.
3
蒲佳婉.
电影《芳华》的人物形象分析[J]
.东南传播,2019(4):46-48.
4
贺知章.
俄版《十二怒汉》的主要矛盾和历史成因[J]
.电影文学,2019,0(10):139-142.
西部广播电视
2019年 第1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