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非遗视角下南阳大调曲子的发展困境与抢救性传承 被引量:1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大调曲子作为河南省尤其是豫西南地区说唱音乐的重要曲种,在经历了长达一百多年的发展之后,得到了相对完整的保存,对区域曲艺事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1]。南阳大调曲子作为河南省极具代表性的说唱音乐曲种,自清乾隆年间产生以来,从使用八角鼓为伴奏乐器的"鼓子曲"开始,几经演变和改良,逐渐发展成为今天的“大调曲子”。
作者 胡贞宇
出处 《戏剧文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34-139,共6页
基金 河南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152400410377)阶段性成果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5

二级参考文献7

  • 1朱敬修.南阳大调曲子研究[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3.
  • 2朱敬修.《南阳大调曲子研究》,河南大学出版社,2003年11月版.
  • 3张启焕.河南方言研究[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93.
  • 4辛秀;长溪.大调曲子初探[M]开封:河南省戏曲工作室(内部资料),1983.
  • 5[清]李斗.《扬州画舫录》(汪北平、涂雨公点校)[M]北京:中华书局,1960.
  • 6张长弓著.张长弓曲论集[M]. 黄河文艺出版社, 1986
  • 7孙莉.非物质文化遗产“南阳大调曲子”的演变与传承[J].大舞台,2012(6):260-261. 被引量:1

共引文献10

同被引文献2

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