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应用“肠脑互动”思维认识和处置胃肠动力紊乱 被引量:5

Understanding and disposing of gastrointestinal motility disorders by using "intestine-brain interaction" thinking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胃肠运动紊乱是最早被确认的功能性胃肠病的重要发病机制[1-2]。然而,由于(1)胃肠道各部位运动状态复杂,导致运动紊乱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不详;(2)运动紊乱与临床症状之间缺乏有利于药物治疗决策的对应关系;(3)临床上可应用的胃肠动力调节药物的种类有限,药理作用难以实现趋向生理需要的运动状态,致使疗效差强人意等诸多原因,目前如何处置复杂的胃肠运动紊乱,仍然是取得消化系统相关疾病疗效研究突破的主要挑战,尤其是合并精神心理因素的难治性功能性胃肠病[1,3]。近年来,肠道微生态、“肠脑互动”神经胃肠病学方向的基础研究不断取得进展,尤其是消化心身整体医学临床实践的积累,使得人们对胃肠动力紊乱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的认识不断加深。针对胃肠黏膜和神经平滑肌炎性反应、肠道微生态调节以及神经递质调节药物的应用,拓展了胃肠运动紊乱的处置思路,丰富了治疗手段,有效提升了功能性胃肠病的疗效[1]。本文从临床实用角度,就消化道各部位(1)神经支配和生理状态的运动状态;(2)精神心理因素、腔内(物理、化学以及微生态)环境因素影响下,胃肠道运动紊乱的特征;(3)这些运动紊乱的临床联系;(4)消化心身整体医学理念下的药物治疗策略等内容,作简要评述。
作者 陈胜良 CHEN Shengliang
出处 《国际消化病杂志》 CAS 2019年第4期239-242,共4页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igestive Diseases
  • 相关文献

同被引文献53

引证文献5

二级引证文献22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