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芥川龙之介游记中的中国形象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芥川龙之介是日本新潮派作家,自幼接受汉文化,一生创作148篇短篇小说,其中近20%的小说都是与中国息息相关的。芥川对中国的憧憬和向往使他热衷于取材中国题材的小说并进行改编,具有浪漫色彩。由于中国情结的影响,芥川一生中唯一一次的国外旅行选定了中国并发行了单行本《中国游记》,这本书的发行给中日文坛带来了巨大冲击。
作者
王燕
机构地区
大连外国语大学
出处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19年第5期82-85,共4页
Aesthetics
关键词
芥川龙之介
中国游记
中国形象
分类号
I313.076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7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13
同被引文献
11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5
1
夏迪.
中国文化对芥川龙之介创作的影响——以《中国游记》为例[J]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26(5):110-112.
被引量:1
2
单援朝.
《中国游记》与芥川认识[J]
.日本学论坛,2008(2):24-29.
被引量:5
3
骆灿,刘家鑫.
浅析芥川龙之介的“中国趣味”[J]
.教育教学论坛,2016(34):58-59.
被引量:2
4
姜丽.
芥川龙之介《中国游记》之中国“坏话”的全新解读[J]
.陕西教育(高教版),2016(1):9-10.
被引量:1
5
王向远.
芥川龙之介与中国现代文学——对一种奇特的接受现象的剖析[J]
.国外文学,1998(1):118-123.
被引量:10
二级参考文献
17
1
王向远.
芥川龙之介与中国现代文学——对一种奇特的接受现象的剖析[J]
.国外文学,1998(1):118-123.
被引量:10
2
秦刚.
现代中国文坛对芥川龙之介的译介与接受[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4(2):246-266.
被引量:15
3
王屏.
论日本人“中国观”的历史变迁[J]
.日本学刊,2003(2):33-47.
被引量:25
4
许宗元.
芥川龙之介《中国游记》文化解读[J]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24(4):77-81.
被引量:5
5
高洁.
“疾首蹙额”的旅行者——对《中国游记》中芥川龙之介批评中国之辞的另一种解读[J]
.中国比较文学,2007(3):88-101.
被引量:12
6
[日]芥川龙之介.中国游记[M].秦刚,译.北京:中华书局,2007.
7
于天棉.芥川龙之介文本中的中国情结研究[D].山东大学,2007.
8
增田涉.《魯迅の印象》,講談社,1948,11.
9
村松梢風.《芥川氏の「支那遊記」を評す》,《騷人》1926年第4期.
10
武田泰淳.《中国の小説と曰本の小説》,《文学》1950年第12期.
共引文献
13
1
查明建.
译介学:渊源、性质、内容与方法——兼评比较文学论著、教材中有关"译介学"的论述[J]
.中国比较文学,2005(1):40-62.
被引量:46
2
高宁.
论译介学与翻译研究空间的拓展[J]
.中国比较文学,2002(1):91-104.
被引量:12
3
唐琼.
盲点的破壳——近十年来芥川龙之介研究综述[J]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5,21(3):66-69.
被引量:5
4
李秀卿.
芥川龙之介的古典中国情结[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28(6):159-162.
被引量:3
5
王志松.
2008年日本文学研究现状[J]
.日语学习与研究,2009(6):80-85.
被引量:2
6
孙立春.
《罗生门》在中国的译介与传播[J]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1,32(11):56-58.
被引量:1
7
占才成.
芥川龙之介《中国游记》的中国观[J]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3(1):12-13.
8
夏迪.
中国文化对芥川龙之介创作的影响——以《中国游记》为例[J]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26(5):110-112.
被引量:1
9
李小龙.
趋实与向虚——《崂山道士》与《魔术》的比较研究[J]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4(6):74-80.
被引量:3
10
姜丽.
芥川龙之介《中国游记》之中国“坏话”的全新解读[J]
.陕西教育(高教版),2016(1):9-10.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11
1
李秀卿,陈忠坤.
论芥川龙之介中国题材作品群的产生[J]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8(3):25-28.
被引量:2
2
张如意,温荣姹.
从《南京的基督》中解读芥川龙之介对中国社会的认识[J]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21-23.
被引量:5
3
李秀卿.
芥川龙之介笔下的中国女性形象[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26(11):148-150.
被引量:2
4
邱雅芬.
“湖南的扇子”:芥川龙之介文学意识及其中国观之变迁[J]
.外国文学研究,2006,28(4):135-141.
被引量:8
5
齐秀丽,郭艳萍.
评芥川龙之介《中国游记》的中国像和中国观[J]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22(4):98-98.
被引量:4
6
苏明.
“诗意”的幻灭:中国游记与近代日本人中国观之建立[J]
.学术月刊,2008,40(8):109-115.
被引量:13
7
孙立春.
从《中国游记》试论芥川龙之介的东方主义话语[J]
.世界文学评论(长江文艺出版社),2006(1):147-150.
被引量:5
8
邵宝.
芥川龙之介中国游记中的苏州形象[J]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40(4):395-398.
被引量:1
9
骆灿,刘家鑫.
浅析芥川龙之介的“中国趣味”[J]
.教育教学论坛,2016(34):58-59.
被引量:2
10
王崧珍.
“翻译文化效应”研究视域下周作人文学翻译实践嬗变的文化解读[J]
.昌吉学院学报,2020(2):87-90.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1
1
莫韦姝.
留白与完形:芥川龙之介笔下“中国形象”研究重议[J]
.昌吉学院学报,2021(1):88-93.
1
旻夕.
讨好了全世界,却忘了喜欢自己[J]
.中学生博览,2019,0(19):10049-10049.
2
李可欣.
签证知识你了解多少[J]
.职工法律天地,2019,0(5):63-63.
3
理查德·卡帕里,杨国栋(译),杨倩(校).
决定时刻:普通法系较之民法法系的优点[J]
.京师法律评论,2017(1):201-221.
4
张千.
巴菲特的中国情结[J]
.全球商业经典,2019,0(7):137-141.
5
成同社.
武田泰淳的“战场体验”与对华思考[J]
.日语教育与日本学研究,2011(1):396-400.
被引量:1
6
夏明星.
邓小平与老布什交往实录[J]
.世纪风采,2019,0(6):6-8.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19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