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中国农地产权制度经历了从一轮承包、二轮承包到农地确权的阶段性变革。基于"制度目标——公平感知——认知响应"的分析线索,研究农户对不同阶段地权界定的公平感知及其响应机制发现:(1)在地权界定的三个阶段中,农户对地权界定的公平感知总体上处于"比较满意"的水平。其中,农户的"村庄公平"感知呈现略有下降的趋势,而"自家公平"感知在经历了二轮承包期的下降之后,呈现较为稳定的状况。(2)为满足农户公平诉求而不断发生的农地调整并未增进农民的地权公平感知,而"生不增、死不减"的产权固化也未明显降低农民的公平感知。(3)地权界定公平感知具有"路径依赖"特征,且"饥荒记忆"作为时间信息的解释机制,对农民的地权公平感知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因此,有效动员农村广泛存在的传统沉淀与社会资本,能够使之成为产权维护及改善制度响应的积极支持力量。
出处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81-89,共9页
Academic Research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7170304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政策研究重点支持项目(71742003)
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课题(2018GZYB50)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