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后真相时代下调查记者的伦理法制素养缺失与重建——以“汤兰兰案”的报道为例 被引量:6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随着公众法治意识的增强和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一些涉及司法案件的调查性报道往往能形成一定的社会舆论,成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手段。在新闻报道中,记者通过合理怀疑探寻事件真相,构建正反双方话语的平衡以实现报道的客观,并力求达成社会共识。在后真相时代,情绪掩盖了事实本身,而记者法律素养及伦理的缺失更将直接影响新闻报道的平衡准确,造成社会共识的撕裂,继而影响到媒体的公信力与普法的影响力。通过梳理澎湃新闻、《新京报》等媒体对“汤兰兰案”的报道,认为调查记者缺乏职业素养的报道是导致舆论反转,使中心由案情失焦至媒体本身的重要原因,揭示报道所中存在的法律及伦理失范问题,并分析造成这种现状的内外部影响因素。
作者 杨瑞铭
机构地区 广西艺术学院
出处 《南方论刊》 2019年第8期75-77,共3页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5

二级参考文献18

  • 1刘畅.调查性报道:中国记者追寻真相的光荣与梦想[J].青年记者,2006(12):9-10. 被引量:2
  • 2高钢:《新闻采写精要》,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322页.
  • 3David Anderson and Peter Benjamin.m,lnvestigative Reporting, Indi- ana University Press, 1975, p.5.
  • 4[美]迈克尔·埃默里、埃德温·埃默里、南希.L·罗伯茨著,展江译:《美闰新闻史/大众传播媒介解释史》(第九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533页.
  • 5《兰州曝2001中国经济秩序整顿年第一案》,http://finanee.qq.com/a/200510091000154.htm.
  • 6黄超:《从多媒体呈现形态看调查性报道的变与不变--以第95届普利策调查性报道奖作品为例》,http://www.studa.net/xinwen/120806/11501155.html.
  • 7赵新乐:《调查性报道:常在水边走还能不湿鞋》,2011年12月28日《中国新闻出版报》.
  • 8http://wwwm.cc.coo.cn/zhtyl/newsshow.asp?id=65096&nid=557433.
  • 9鲁燕:《掏鸟16只,获刑10年半——啥乌这么宝贵?燕隼,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载《郑州晚报》2015年12月1日A10版.
  • 10《河南省辉县市人民法院刑事判决书》,(2015)辉刑初字第409号.

共引文献103

同被引文献34

引证文献6

二级引证文献4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