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乡村文化振兴的实践逻辑与治理反思——基于江西省S市六镇十村的调查 被引量:8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作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聚焦"三农"问题,系统全面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长期以来,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背景下,乡村文化是"三农"工作一个被轻视的环节。乡村文化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于满足广大农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推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对江西省S市六镇十村的调查发现,当前乡村文化建设在取得一系列成就的同时,也面临着责任主体缺位、组织主体弱化和参与主体流失等问题。推进乡村文化振兴向纵深方向发展,需要建立法治、德治和自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推动乡村文化振兴的责任主体归位、组织主体强化和参与主体活跃,实现新时代乡村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作者 郭志奔
机构地区 华中师范大学
出处 《党政干部学刊》 2019年第8期23-29,共7页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

二级参考文献13

  • 1郑有贵,罗贞治,李成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业政策的演变及其作用[J].教学与研究,1998(12):4-9. 被引量:9
  • 2哈贝马斯 曹卫东(译).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M].上海:学林出版社,1999.3-4.
  • 3安东尼·吉登斯.现代性与自我认同[M].北京:三联书店,1998.213-245.
  • 4阿伦特.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M]//文化与公共性.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72.
  • 5阎云翔.导论:自相矛盾的个体形象,纷争不已的个体化进程//[挪威]贺美德,鲁纳,编著. “自我”中国:现代中国社会中个体的崛起.许烨芳,等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1:2.
  • 6克里斯·希林,李康译.身体与社会理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2、1.
  • 7华尔德,龚小夏译.共产党社会的新传统主义:中国工业中的工作环境和权力结构.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1996.
  • 8乌尔里希·贝克、伊丽莎白·贝克一格恩斯海姆.前言:个体化的种类.贺美德、鲁纳编著."自我"中国:现代中国社会中个体的崛起.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1:7-8.
  • 9Ulrich Back. Risk Society: Towards a New Modernity. London: Sage Publications, 1992: 128.
  • 10乌尔里希·贝克、伊丽莎白·贝克-格恩斯海姆,李荣山、范最、张惠强译.个体化.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20-21、21-22.

同被引文献55

引证文献8

二级引证文献38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