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后真相”时代青年政治认同的困境及其应对 被引量:28

The Dilemma of Youth Political Identity in the “Post-truth” Era and its Solution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后真相时代意味着“感性、情感、价值”优先甚至屏蔽了“理性、事实、真相”而成为认同的决定性因素。“后真相”与当代青年特征耦合,使青年政治认同的建构陷入三重困境,即解构青年的政治认知、拒斥青年的政治情感、离散青年的政治价值。为此,可以从三个维度进行系统性应对:通过修复政治诠释框架巩固青年政治认知;通过再现文化记忆激发青年政治情感;通过优化实践场域筑牢青年政治价值。
作者 李腾凯 Li Tengkai
出处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40-45,90,共7页 China Youth Study
基金 2018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研究”(项目编号:18VZT003) 2018年度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三五”规划青年项目“习近平建构‘美好生活’理想的方法论创新研究”(项目编号:2018GZMZQN14) 2018年度广东省教育厅青年创新人才类项目“马克思美好生活理想及其建构方法研究”(项目编号:2018WQNCX047)的阶段性成果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4

二级参考文献25

  • 1费孝通.关于我国民族的识别问题[J].中国社会科学,1980(1):147-162. 被引量:447
  • 2邱柏生.浅析我国政治心理学研究的现状[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38(4):89-91. 被引量:23
  • 3王成兵.对当代认同概念的一种理解[J].学习与探索,2004(6):18-19. 被引量:21
  • 4安东尼·吉登斯.《失控的世界-全球化如何重塑我们的生活》,周红云译,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
  • 5科耶夫.《黑格尔导读》,姜志辉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5年,第340页.
  • 6马林诺夫斯基.《文化论》,北京,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7.
  • 7埃米尔·涂尔干.《社会分工论》(渠东译),北京:三联书店,2000年,第89-91页.
  • 8J.S.密尔.《代议制政府》,汪宣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年,第174页.
  • 9安东尼奥·葛兰西.《狱中札记》,葆煦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年.
  • 10汉斯-格奥尔格·加达默尔.《真理与方法》上卷,洪汉鼎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年版,第261页.

共引文献353

同被引文献279

引证文献28

二级引证文献38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