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早在清乾隆、嘉庆年间,上海地区就已出现民间剪纸艺术,当时主要是从江、浙两省传入上海。[1]至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签订,上海开埠通商,随着商业文明的发展,上海八仙桥、城隍庙等地区陆续出现摆摊剪卖鞋花、绣花样的剪纸艺人。今天为人所知的上海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海派剪纸艺术”与地理意义上泛指的上海地区民间剪纸有所区别,后者在时间上可以追溯至更久远。
出处
《非遗传承研究》
2019年第1期43-48,66,共7页
Research on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基金
上海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一般课题“上海手工艺的现代转化研究:从小白宫到大世界”(项目编号:2018BWY016)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