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未知之域的书写与新世纪文学观念的转型

Writing in the Unknown Areas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Literary Ideas in the 21th Century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任何一种话语系统,尤其在长期通行使用之后,会形成阅读与写作的舒适区,作者和读者都会在无意识中默认这种隐形权威的作用,即便因为重复而致的审美疲劳令人有反抗与挑战的企图,也容易在习而不察的守成中落入安逸的陷阱,“已知”的诱惑就是这样发生的。文学从喻世、新民的功能进化,到确立主体性、制造私人声音的目标普及,始终都在一个制高点上源源不断地发布、编织各式各样的讯息和故事,或许人物、事件、时空在排列与组合上有所不同,却不曾跳离制高点上的无所不知。一旦已知的东西太多,文学就被填充得实沉,无法带来发现的快感,这就从根柢上抽掉了创作的原动力。扭转“已知”写作的惯性,需要文学回到一种“有限”的自我认识,无论是对于艺术符号本身的阐释,还是文本结构的勾连与组织,包括作家与写作对象之间的关系重建,都在放弃全知全能的担当中才可能孕育新见。
作者 杨姿
出处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9-67,共9页 Contemporary Writers Review
  • 相关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41

  • 1梅洛-庞蒂.《知觉现象学》,姜志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年,第266页.
  • 2梅洛-庞蒂.《行为的结构》,杨大春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年,第15页.
  • 3胡塞尔.《欧洲科学危机和超验现象学》,张庆熊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年,第6-7页.
  • 4鲍桑葵.《美学史》,张今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
  • 5约瑟夫·祁雅理.《二十世纪法国思潮-从柏格森到莱维-施特劳斯》,吴永泉,陈京璇,尹大贻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年.
  • 6Da Silva, Clara. "Merleau-Ponty. Sens et Non-Sens. " Les Etudes philosophiques, No. 2, Duree, Etemite Chez Spinoza ( Avril-Juin 1997).
  • 7杜小真.《萨特引论》.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年.
  • 8Dupond, Pascal. " Expression. " Le vocabulaire de Merleau-Ponty. Pads. Ellipses, 2001.
  • 9弗林.《存在主义简论》,莫伟民译.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年.
  • 10罗杰·弗莱.《塞尚及其画风的发展》,沈语冰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

共引文献9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