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近年来,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博物馆不仅是展示文物、参观历史的场所,更成为人们发展自我、进行学习创造的“第二课堂”,博物馆的教育功能有了大幅延拓。与西方社会如火如荼的博物馆教育相比,我国的博物馆教育仍处于起步阶段,还没有形成相对完备的课程和评测体系,这与我国历史悠久、公立博物馆免费开放的国情是不匹配的。因此,如何利用国内博物馆及其馆藏资源,完成除学校以外其他场所的教育学习体系的构建,成为了我国博物馆教育发展的首要问题。英国学者艾琳?胡珀-格林希尔敏锐地观察到博物馆教育在社会文化变革及更新过程中所发生的转变,她所著的《博物馆与教育:目的、方法及成效》(蒋臻颖译,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17年版),紧密结合后博物馆时代的社会背景特点,站在方法论的视角上,以实际调查研究结果为基础,列举大量的实例探讨了博物馆教育的目的、方法、特征,并对博物馆、档案馆和图书馆中“衡量学习”方法的运行和评估进行了详细阐释。
出处
《大学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F0003-F0003,共1页
University Education Science
基金
河南省社科规划项目“互联网+时代河南美术馆共享模式与路径研究”(2016BYS020)
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互联网思维视角下的河南省博物馆艺术衍生品开发与应用研究”(2016—zd—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