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文学性与电子媒介时代的文学存在 被引量:1

Literariness and Literary Existence in the Era of Electronic Media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20世纪90年代以来,电子媒介技术日益介入文学活动的过程,导致文学向非文学扩张,其形成的"文学终结论"和"文学统治论"的二律背反命题共同指向"文学性"这一潜在的因素,凸显对文学存在的反思。电子媒介时代,文学的生产模式发生变化,"文学性"以一种动态的转换机制演变为日常生活中与媒介共存的常态景观,以碎片化、符号化成为媒介时代文学的存在形态。文学性在媒介时代的大行其道,折射出媒介作为意识形态的工具对文学性的直接征用和改造,以及本质主义诗学观在文学性问题上的合法性危机。身处电子媒介的场域下,在文学场与媒介场的利益纠葛中,文学要对自身的存在进行反思和考量,对文学性的有效公共空间深入剖析和评判。因此,唯有将文学和文学研究置于特定的时代语境下,回到具象的文学现实,激活文学自身的诗性意义,赋予文学性以新的内涵和共通因子,才能从中发现走向未来的可能性,在后理论时代重构文学的审美理想和永恒价值。
作者 蒋继华 Jiang Jihua
出处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80-85,共6页 Academic Forum
基金 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西方马克思主义艺术生产论与当代文艺问题研究”(17ZWB003)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6

二级参考文献66

  • 1余虹.文学的终结与文学性蔓延——兼谈后现代文学研究的任务[J].文艺研究,2002(6):15-24. 被引量:172
  • 2J·希利斯·米勒,王逢振.全球化对文学研究的影响[J].文学评论,1997(4):72-78. 被引量:68
  • 3J·希利斯·米勒,国荣.全球化时代文学研究还会继续存在吗?[J].文学评论,2001(1):131-139. 被引量:520
  • 4瓦尔特·本雅明.《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M].中国城市出版社,2002年版.第9页、第22-23页.
  • 5尼葛洛庞帝著 胡泳 范海燕译.《数字化生存》[M].海南出版社,1997年2月第3版.第278页.
  • 6让·波德里亚.《消费社会》[M].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69页,第73页.
  • 7阿莱斯·艾尔雅维茨 胡菊兰 张云鹏译.《图像时代》[M].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271页.
  • 8朱威廉.《文学发展的肥沃土壤》.《人民日报》(海外版),2000年10月21日第8版.
  • 9克莱夫·贝尔.《艺术》[M].中国文联联合出版公司,1984年版.第4-5页.
  • 10尼葛洛庞帝:《数字化生存》,第270页。

共引文献688

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