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博雅:学校法治教育工程的德性指归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学校法治教育是国家法治建设最为基础但也最为扼要的部分,它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社会的进程中,是一个民族长期、持久而重要的事业。然而当前学校法治教育缺乏足够的系统性、层次性、人文性和情感张力,更缺乏法学界的理论重视和实践支持,以致学校法治教育工程未能发挥更大的作用。要对学校法治教育工程进行理论审视,就需明确学校法治教育的德性指归。笔者这样的德性概括为“博雅”一词,以期在学校法治教育中夯实广泛的法治规则意识,构建多元的知识层次,最终实现知行合一的法治文化浸润。
出处 《思想与法治教育研究》 2019年第1期191-204,共14页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2

二级参考文献107

  • 1章小谦,杜成宪.中国课程概念从传统到近代的演变[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23(4):65-74. 被引量:16
  • 2田正平,章小谦.中国教育者概念从传统到现代的演变——从“教官”到“教师”称谓变化的历史考察[J].社会科学战线,2007(1):245-251. 被引量:8
  • 3田正平,章小谦.“老师”称谓源流考[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37(3):61-67. 被引量:20
  • 4[德]伽达默尔.《真理与方法-哲学诠释学的基本特征》,洪汉鼎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9年,第139页.
  • 5杨向奎.《宗周社会与礼乐文明》.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299页.
  • 6《荀子》:王先谦《荀子集解》,《新编诸子集成》本,中华书局,1988年.
  • 7[美]郝大维,安乐哲.《汉哲学思维的文化探源》,施忠连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226页.
  • 8[英]迈克·费德斯通.《消费文化中的身体》,见汪民安,陈永国编.《后身体文化、权力和生命政治学》,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324页.
  • 9[法]皮埃尔·布尔迪厄 黄伟等译.《区分:鉴赏判断的社会批判》[J].国外社会学,1994,.
  • 10顾易生、蒋凡.《中国文学批评通史·先秦两汉卷》,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第578页.

共引文献30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