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我国玉米资源研究现状及发展展望
被引量:
21
Curr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prospect of maize resource research in China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从玉米种质资源扩增、外来玉米种质资源改良和利用等方面综述了我国玉米种质资源研究现状,指出玉米种质资源狭窄的危害及扩增种质资源的重要意义,并对未来玉米种质资源研究的发展提出建议。
作者
赵璞
温之雨
董文琦
朱彦辉
马春红
Zhao Pu;Wen Zhiyu;Dong Wenqi
机构地区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遗传生理研究所/河北省植物转基因中心
石家庄市农林科学研究院
出处
《中国种业》
2019年第10期8-11,共4页
China Seed Industry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2017YFD0300400)
科技部科技伙伴计划资助(KY201402017)
河北省科技计划项目(17396301D)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创新工程项目(2019-4-1B-5)
关键词
玉米
种质资源
发展策略
分类号
S513 [农业科学—作物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26
参考文献
27
共引文献
713
同被引文献
279
引证文献
21
二级引证文献
60
参考文献
27
1
赵久然,王荣焕.
美国玉米持续增产的因素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
.玉米科学,2009,17(5):156-159.
被引量:83
2
彭泽斌,张世煌.
玉米群体改良的问题与对策[J]
.中国农业科学,2000,33(C00):27-33.
被引量:37
3
叶雨盛,孙甲,郝楠,李哲.
我国玉米种质资源创新的现状[J]
.种子,2008,27(10):76-78.
被引量:23
4
李新海,傅骏骅,张世煌,袁力行,李明顺.
利用SSR标记研究玉米自交系的遗传变异[J]
.中国农业科学,2000,33(2):1-9.
被引量:185
5
张庆娜.
改良后部分CIMMYT种质的配合力及杂种优势分析[J]
.黑龙江农业科学,2013(4):10-13.
被引量:2
6
刘代惠,李钟,蒲全波,罗阳春,郑祖平.
热带、亚热带玉米种质的改良利用[J]
.玉米科学,2009,17(2):53-55.
被引量:26
7
李明顺,张世煌,李新海,潘光堂,白丽,彭泽斌.
根据产量特殊配合力分析玉米自交系杂种优势群[J]
.中国农业科学,2002,35(6):600-605.
被引量:82
8
彭泽斌,张世煌,刘新芝.
我国玉米种质的改良创新与利用[J]
.玉米科学,1997,5(2):5-8.
被引量:83
9
张仁和,夏建刚,薛吉全,师公贤.
美国玉米种质78599的利用与改良[J]
.中国农学通报,2004,20(6):128-130.
被引量:17
10
孙琦,李文才,于彦丽,赵勐,李文兰,孟昭东.
美国商业玉米种质来源及系谱分析[J]
.玉米科学,2016,24(1):8-13.
被引量:25
二级参考文献
226
1
吴健聪,徐春霞,陈洪梅,谭静,韩学瑞,黄必华,番兴明.
24个优质蛋白玉米自交系与中国温带玉米四大优势群代表自交系的配合力和杂种优势群研究[J]
.中国农业科学,2007,40(6):1288-1296.
被引量:8
2
张世煌.
中美两国玉米育种思路和技术水平的比较[J]
.北京农业,2007(14):13-16.
被引量:19
3
石雷.
美国商业种质对我国玉米育种的影响[J]
.北京农业,2007(26):10-13.
被引量:11
4
王秀元,张林,李新海,李明顺,王振华.
58份玉米自交系抗丝黑穗病鉴定[J]
.玉米科学,2010,18(3):147-149.
被引量:5
5
任转滩,马毅,李合新,李汉忠.
浅谈我国玉米杂交种种质来源及其利用途径[J]
.玉米科学,2004,12(2):30-33.
被引量:26
6
刘志全,路立平,沈海波,高明,王志刚.
美国玉米高产竞赛简介[J]
.玉米科学,2004,12(4):110-113.
被引量:65
7
高长健,王建迎.
玉米热带、亚热带种质的利用研究概述[J]
.辽宁农业科学,2004(6):37-38.
被引量:8
8
滕文涛,曹靖生,陈彦惠,刘向辉,景希强,张发军,李建生.
十年来中国玉米杂种优势群及其模式变化的分析[J]
.中国农业科学,2004,37(12):1804-1811.
被引量:122
9
王孝杰,陈刚,佟圣辉.
高配合力玉米自交系丹598姊妹系的选育与利用[J]
.杂粮作物,2005,25(1):3-5.
被引量:6
10
高长健.
美国玉米育种工作中几个重要的种质资源[J]
.杂粮作物,2005,25(1):8-9.
被引量:4
共引文献
713
1
张艳,王民乾,孙喜云,郭书亚.
黄淮海夏玉米种质CM07的杂优模式及利用[J]
.中国农学通报,2020(21):6-10.
2
张新,鲁晓民,曹丽茹,张前进,魏昕,郭金生,王振华.
14份引进美国玉米自交系的配合力分析及应用评价[J]
.中国农学通报,2020,0(8):27-31.
被引量:8
3
张默,王丕武,卢实,张卓,曲静,关淑艳.
玉米大斑病抗性基因的QTL定位[J]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20,42(6):605-611.
被引量:2
4
胡柯,秦涛.
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及相关性状的影响[J]
.河南农业,2007(18):20-21.
被引量:5
5
赵久然,王凤格,郭景伦.
中国玉米品种标准DNA指纹库构建研究进展[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4,23(z1):68-73.
被引量:1
6
王向东.
玉米育种学的发展回顾及展望[J]
.玉米科学,2004,12(z1):5-6.
被引量:18
7
佘花娣,陈景堂,黄亚群,祝丽英,池书敏.
利用DNA指纹图谱进行农作物品种鉴定的研究进展[J]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3,26(z1):28-30.
被引量:19
8
张冬梅,王文田,白亚君,范永山.
玉米杂种优势群体构建及优良杂交种选育[J]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2,25(z1):26-28.
被引量:2
9
李艳天,丁朝瑞,张运伟.
玉米自交系“G39”的选育利用[J]
.玉米科学,2002,10(z1):18-19.
10
张冬梅,王文田,贾荣革.
玉米优良自交系D黄212的选育研究[J]
.玉米科学,2002,10(z1):42-45.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279
1
王洪秋,朱光明.
我国粮食安全的潜在风险及对策研究——基于对种业发展现状分析[J]
.中国行政管理,2021(4):99-102.
被引量:19
2
张新,鲁晓民,曹丽茹,张前进,魏昕,郭金生,王振华.
14份引进美国玉米自交系的配合力分析及应用评价[J]
.中国农学通报,2020,0(8):27-31.
被引量:8
3
胡军,魏开锋,郭鹏程,刘万,于汇琳,潘洪玉,张鑫生.
11份玉米自交系单株产量等性状的配合力与遗传参数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2020,0(6):5-10.
被引量:4
4
蒋和平,蒋黎,王有年,詹琳.
国家粮食安全视角下我国种业发展的思路与政策建议[J]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43(4):77-88.
被引量:42
5
朱启臻.
打好种业翻身仗 确保农业安全[J]
.乡村振兴,2021(3):36-38.
被引量:13
6
王向东.
玉米育种学的发展回顾及展望[J]
.玉米科学,2004,12(z1):5-6.
被引量:18
7
张国华,张艳洁,丛日晨,赵琦,董克奇,古润泽.
赤霉素作用机制研究进展[J]
.西北植物学报,2009,29(2):412-419.
被引量:74
8
曹墨菊,荣廷昭.
玉米太空处理后代基因雄性不育株与可育株的比较[J]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37(S1):49-55.
被引量:8
9
黎亮,李浩川,徐小炜,陈绍江.
玉米孤雌生殖单倍体加倍技术研究进展[J]
.玉米科学,2010,18(1):12-14.
被引量:39
10
李继竹,王勇,于维,衣洪坤,吴景彬,郭琦,杨伟光.
美国玉米种质对北方Reid群改良效果研究[J]
.玉米科学,2010,18(4):23-26.
被引量:13
引证文献
21
1
井旭源,唐春双,于琳,王平.
高产优质玉米新品种垦科玉5号的选育[J]
.黑龙江农业科学,2020(6):147-148.
2
丰光,赵洪绪,王孝杰,于兵,陈增齐,王秀凤,姚永祥,曹祖波.
玉米外杂选系与旅系的配合力分析[J]
.辽宁农业科学,2020(5):5-8.
被引量:1
3
杨彦忠,周玉乾,连晓荣,周文期,王晓娟,刘忠祥,何海军,寇思荣.
玉米自交系KA105和91227的配合力分析[J]
.中国种业,2021(2):45-50.
被引量:3
4
李如来,邱磊,牛忠林,吴丽丽,夏永伟,蒋佰福,靳晓春.
我国玉米种质资源及改良[J]
.现代农村科技,2021(1):114-116.
被引量:2
5
张艳茹,王伟,唐兰,邱贵兰,焦金龙,吴元奇.
52份热带玉米和温带玉米配合力及杂种优势分析[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021,39(4):467-476.
被引量:3
6
张艳茹,杨子和,杨荣,韩建,焦金龙,赵丽,吴元奇.
对热带玉米种质群体控制双亲混合选择适应性的评价[J]
.作物杂志,2021(5):14-19.
7
靖飞,王玉玺,宁明宇.
关于农作物种源“卡脖子”问题的思考[J]
.农业经济问题,2021,42(11):55-65.
被引量:33
8
刘欣芳,姜敏,马骏,齐欣,张默,孟庆国,孙成韬,刘晓丽,于佳霖,贾钰莹,王延波.
玉米辽热群体轮回改良效果评价及染色体区段遗传分析[J]
.玉米科学,2022,30(2):5-11.
被引量:2
9
曾智勇.
我国玉米生产现状分析及建议[J]
.粮油与饲料科技,2022(3):4-8.
被引量:8
10
张晓博,杨桦,冯会,胡洪涛.
滨州市植物种质资源现状及发展策略[J]
.耕作与栽培,2022,42(3):134-137.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60
1
韩登旭,杨杰,阿布来提·阿布拉,梁晓玲,王建华,王业建,郗浩江,李铭东,刘俊,顾日良.
骨干玉米自交系种子活力性状配合力及遗传参数分析[J]
.西北农业学报,2021,30(9):1290-1300.
被引量:4
2
郑瑞强,丁能水,胡艳,季华员.
江西生猪种业发展困境与策略优化研究——基于30家种猪企业调研[J]
.中国猪业,2021,16(5):24-29.
被引量:2
3
毛长青,许鹤瀛,韩喜平.
推进种业振兴行动的意义、挑战与对策[J]
.农业经济问题,2021,42(12):137-143.
被引量:54
4
邓岩,陈燕娟.
种源“卡脖子”问题的识别、成因与破解路径研究——以农作物种业为例[J]
.农业现代化研究,2022,43(1):20-28.
被引量:29
5
陈金跃,杜龙岗,熊立东,任梦云,杨文新,王美兴,陆艳婷.
^(137)Cs-γ射线辐照对玉米自交系种子发芽和苗期生长的影响[J]
.浙江农业科学,2022,63(6):1229-1232.
被引量:1
6
曾智勇.
我国玉米生产现状分析及建议[J]
.粮油与饲料科技,2022(3):4-8.
被引量:8
7
仇焕广,张祎彤,苏柳方,李登旺.
打好种业翻身仗:中国种业发展的困境与选择[J]
.农业经济问题,2022,43(8):67-78.
被引量:47
8
邓岩,陈燕娟.
如何破解种源“卡脖子”问题?--基于种子进出口和种业知识产权布局的比较分析[J]
.江苏农业科学,2022,50(17):1-8.
被引量:5
9
邹成林,谭华,黄开健,黄爱花,翟瑞宁,莫润秀,韦新兴,杨萌,吕巨智,黄艳芬.
24份热带玉米自交系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效应分析[J]
.西南农业学报,2022,35(7):1500-1508.
被引量:6
10
尹春凤,徐宣国,崔丙群.
种业振兴背景下我国作物育种区域协同创新水平测度与评价——基于种子龙头企业与农业科技园区的实证分析[J]
.科技管理研究,2022,42(16):55-61.
被引量:4
1
毕四刚.
玉米病虫草害防治研究[J]
.农业开发与装备,2018(4):150-150.
2
陈晓旭,王作英,左青,岳辉.
外来玉米种质群体茎基腐病抗性鉴定与分析[J]
.农业科技通讯,2019(7):82-84.
被引量:1
3
宋亚丽,李可夫,耿智广,张文伟,李峰,苏龙.
甘肃省玉米育种现状及对策[J]
.农业科技与信息,2019(3):80-82.
被引量:1
4
李淑君,张丕辉,付忠军,祁志云,杨华,金川,董昕.
玉米花期不同种质资源耐热性鉴定与分析[J]
.玉米科学,2019,27(4):22-31.
被引量:6
5
董建军,赵兴彦,单洪波,孙艳,于洋.
浅谈美国玉米种质在我国玉米育种中的作用[J]
.种子科技,2019,37(14):146-146.
被引量:1
6
王楠,李穆,路明,高婷婷,郑淑波,张志军,刘文国.
美国先锋公司玉米品种在我国的应用分析[J]
.作物杂志,2019(4):24-29.
被引量:10
7
杨杰,韩登旭,王业建,李铭东,郗浩江,阿布来提·阿布拉,梁晓玲.
26份自交系田间抗旱性鉴定与评价[J]
.新疆农业科学,2019,56(8):1388-1396.
被引量:3
8
王春明,郭成,周天旺,段灿星.
629份国内外玉米种质及杂交种对丝黑穗病的抗性评价[J]
.草地学报,2019,27(4):1075-1082.
被引量:11
9
刘欣芳.
一抹农田绿 无数科研人[J]
.党史纵横,2019,0(8):64-64.
10
刘春元,邢小萍,韩卫丽.
拟轮枝镰孢菌毒素粗提液对玉米种子发芽及幼苗生长的影响[J]
.安徽农业科学,2019,47(19):158-161.
被引量:2
中国种业
2019年 第10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