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對於影響深遠的“經學”不能籠統地看待,而應當歷史地、辯證地建立起經學演進“三階段論”的觀點,即:“傳統經學時代”(清中葉以前)—“經學時代的終結”(晚清)—“以史治經、對經學進行客觀研究的時代”(二十世紀初以後).這不僅對於經學史研究,而且對於其他人文社會科學領域研究都是很有意義的.今文公羊學在東漢以後曾長期消沉,但因其具有政治性、變易性、解釋性諸項精義,至清中葉以後國內外危機四伏之時,公羊學遂得以復興,與時代潮流相激蕩,展現出非凡的理論創造力.其主要代表人物有力地回應時代的迫切課題,龔自珍唤醒國人認識專制統治“衰世”的到來、倡導實行改革,魏源呼吁開眼看世界、“師夷長技以制夷”,康有爲將公羊“三世説”與西方近代政治理論相結合,提出了維新變法的理論綱領,成爲近代向西方學習真理的出色人物.晚清公羊學風靡海內,騰挪跌宕,有力地推動了社會的進程和學術的變遷.對此作專題探討在哲理上有深刻的啟示意義:傳統文化中有向近代文化轉變的內在基礎、內在動力;晚清時期雖然危機深重,但又是中華民族克服艱危局面、有識之士探索救亡道路的關鍵時期.我們可以形象地稱之爲“經學史上壯觀的夕照”.
出处
《中国文化》
2019年第2期69-79,共11页
Chinese Cul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