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中的六大关系
被引量:
15
On Six Relationships Concerning Accelera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Disciplinary System,Academic System,and Discourse System of Philosophy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点。问题是创新的起点,也是创新的动力源。只有聆听时代的声音,回应时代的呼唤,认真研究解决重大而紧迫的问题,才能真正把握住历史脉络、找到发展规律,推动理论创新。”
作者
王立胜
机构地区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出处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3-10,共8页
Philosophical Research
关键词
学科体系
中国特色
学术体系
话语体系
哲学
理论创新
马克思主义
历史脉络
分类号
B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96
引证文献
15
二级引证文献
82
同被引文献
196
1
黄晟鹏,孔燕.
科学社会学实证研究在中国的发展状况及趋势——基于科技哲学三大期刊论文的文献计量分析[J]
.自然辩证法研究,2020,0(2):60-65.
被引量:5
2
贺雪峰.
本土化与主体性:中国社会科学研究的方向——兼与谢宇教授商榷[J]
.探索与争鸣,2020,0(1):83-89.
被引量:43
3
王苍龙.
中国社会学本土化的两个立场与两条路径——兼与谢宇、贺雪峰教授商榷[J]
.社会科学,2021(1):27-33.
被引量:11
4
杨光斌.
历史政治学的知识主体性及其社会科学意涵[J]
.政治学研究,2021(1):36-41.
被引量:21
5
徐勇.
强化中国政治学研究的主体性[J]
.政治学研究,2021(1):32-35.
被引量:7
6
张树华.
中国政治学自主自强是大势所趋[J]
.政治学研究,2021(1):12-17.
被引量:10
7
王伟光.
加快构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学科创新体系[J]
.马克思主义哲学,2021(4):6-10.
被引量:1
8
杨斌,王传毅.
交叉学科的类型与设置方式:基于知识的视角[J]
.大学与学科,2021(4):14-23.
被引量:18
9
唐士其,于铁军,祁昊天.
立足中国,面向世界: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安全学学科体系[J]
.国家安全研究,2022(1):81-93.
被引量:14
10
程琳.
加强国家安全学学科建设及人才培养的几点思考[J]
.国家安全研究,2022(1):71-80.
被引量:13
引证文献
15
1
王海锋.
打造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标识性概念——基于新中国成立以来学术史的考察[J]
.哲学动态,2020,0(4):5-14.
被引量:15
2
于阿专.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中国学派”的建构——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考察视角[J]
.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19(2):1-5.
被引量:1
3
刘斌志,秦莲,吕静淑.
中国特色工会社会工作体系:核心要义、基本框架与完善路径[J]
.山东工会论坛,2020,26(5):1-10.
4
雷环捷.
当代中国科学技术哲学“三大体系”构建--经验回顾与发展前瞻[J]
.哲学动态,2021(5):117-126.
被引量:7
5
王思.
强国时代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际话语权的价值、基础与路径[J]
.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21,34(3):86-90.
6
朱健平,霍兴,洪远.
从借鸡生蛋到借镜传统——关于中国特色翻译研究话语体系建设的一点思考[J]
.外国语,2021,44(6):83-93.
被引量:5
7
LEI Huanjie.
Construction of the Disciplinary,Academic,and Discourse Systems in the Contemporary Chinese Philosoph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Retrospect and Prospect[J]
.Frontiers of Philosophy in China-Selected Publications from Chinese Universities,2022,17(1):134-159.
被引量:1
8
温于涉.
专题化语境中的红色词汇教学研究--艺术高职英语课程思政的词汇研究教学尝试[J]
.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22(2):56-60.
被引量:1
9
李辉.
公安学“大问题”研究:还原、解构与建构[J]
.公安学研究,2022,5(2):1-24.
被引量:4
10
肖晞.
中国国家安全学的自主知识体系探索[J]
.世界经济与政治,2022(7):127-151.
被引量:34
二级引证文献
82
1
杨帆.
习近平建设意识形态话语权思想的理论重心与实践指向[J]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2(20):13-15.
被引量:1
2
许丽英,王晴阳.
中国特色民族教育学“三大体系”的建构[J]
.民族教育研究,2023(1):47-54.
被引量:3
3
张凯,陈雪娇,董少平.
新一代信息技术下国家经济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面临的挑战[J]
.政治经济学研究,2023(2):72-83.
4
覃世艳,杨灿.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范式研究的逻辑叙事评述(2020—2021)[J]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2022(1):121-141.
5
李丽华.
公安行业院校建设国家安全学路径探析[J]
.国家安全论坛,2023(2):3-22.
被引量:2
6
张小平,蔡惠福.
主体性、创新性:中国特色新闻传播研究中标识性概念的生成路径[J]
.传媒观察,2021(7):5-12.
被引量:4
7
王立胜.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何以可能[J]
.哲学研究,2021(7):27-36.
被引量:10
8
赵爽.
论马克思主义话语中国化的三重逻辑[J]
.实事求是,2022(3):31-39.
9
廖荣军.
标识性概念与高校育人新路径[J]
.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41(3):64-69.
10
李东霖,牛云平.
马克思主义观照下的社会翻译学中国建构[J]
.上海翻译,2022(4):11-16.
被引量:2
1
魏琴.
“我注六经”与“六经注我”——伽达默尔视野中的经典诠释[J]
.人文论丛,2016(1):48-55.
2
贾子东,王文华.
论网络恐怖主义犯罪治理中的六大关系[J]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19,18(5):10-16.
3
张瑞涛.
评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应正确认识的六大关系[J]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19,36(3):15-16.
4
冯俊.
着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J]
.哲学动态,2019,0(9):12-16.
被引量:17
5
高源.
《红楼梦》哲学性质考辨——红学作为中国哲学研究对象的反思[J]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41(6):9-17.
被引量:3
6
杨洪源.
新中国70年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历史回顾[J]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2019,0(2):151-167.
哲学研究
2019年 第10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