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自五四以来,文学赋予"中医"以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功能,对"中医"的想象呈现出明晰的演变轨迹。新世纪以来,小说对"中医"想象蔚为大观,且全然为正面叙述。新世纪长篇小说的"中医"叙述呈现为迷魅智者型、异域文化征服型、传统文化守护型、民族史诗镜像型四种理想化类型。中医形象的"卡里斯玛"化,不仅是回应传统文化热,还内蕴全球化时代的文化认同政治,即建构地方性知识,以标示文化差异性;通过跨文化对话,重塑文化自信;为传统复魅,以确立文化主体性地位;唤醒文化记忆,以凝聚文化身份认同。也正是基于上述文化政治的旨归,"中医"作为一类文学形象的塑造,偏于单向度的完美化,引致理性批判精神与审美张力的缺失。
出处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59-165,F0003,共8页
Jiang-huai Tribune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新世纪长篇小说与文学市场互动关系研究”(15BZW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