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航运中心的形成与大连集装箱枢纽港的建设
被引量:7
Dalian: Formation of North Ship Center and Foundation of Dalian Container Hub Harbor
出处
《海洋开发与管理》
2002年第6期51-56,共6页
Ocean Development and Management
参考文献6
-
1曹印,李宝民.中国水运业对外开放的政策沿革及评估[J].世界海运,1997,20(3):19-21. 被引量:6
-
2安筱鹏.面向21世纪的中国海上集装箱运输[J].中国软科学,1998(6):65-69. 被引量:8
-
3郑金岩.我国航运市场近况[J].天津港口,1997,(4):23-25.
-
4徐建华.国际航运经济新论[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7.356-496.
-
5朱祖石.略论我国港口发展中若干关系问题[J].综合运输,1997,19(6):5-7. 被引量:11
-
6吴永富.国际集装箱运输与多式联运[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7..
二级参考文献4
-
1曹印,李宝民.中国水运业对外开放的政策沿革及评估[J].世界海运,1997,20(3):19-21. 被引量:6
-
2郑金岩,天津港口,1997年,8卷,4期,41页
-
3朱祖石,综合运输,1997年,6卷,6期,4页
-
4匿名著者,国外公路、水路、运输统计,1991年
共引文献15
-
1王海燕,于艳莉,刘巍.大连港建设北方集装箱枢纽港的探讨(英文)[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2003,29(S1):86-90.
-
2惠凯.产业集群形成中的“临港优势”[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5(3):56-59. 被引量:13
-
3安筱鹏.面向21世纪的中国海上集装箱运输[J].人文地理,1998,13(2):42-44. 被引量:1
-
4安筱鹏,韩增林.关于建设我国北方集装箱枢纽港问题的思考[J].人文地理,2000,15(4):29-33. 被引量:6
-
5安筱鹏.我国集装箱港口发展和布局刍议[J].地域研究与开发,1998,17(2):44-48. 被引量:4
-
6安筱鹏.面向21世纪的中国海上集装箱运输[J].中国软科学,1998(6):65-69. 被引量:8
-
7张彦斌.将天津港建设成为集装箱北方枢纽中转港的设想[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20):80-80.
-
8张传凯.浅析港口功能的发展[J].中国科技博览,2012(1):148-148.
-
9韩增林,安筱鹏.中国集装箱运输EDI系统的开发与建设探讨[J].交通与计算机,2000,18(3):4-8.
-
10安筱鹏,韩增林,杨荫凯.国际集装箱枢纽港的形成演化机理与发展模式研究[J].地理研究,2000,19(4):383-390. 被引量:40
同被引文献48
-
1张萍,严以新.港口与城市协调发展的评价模型及其应用[J].港工技术,2006,43(4):11-12. 被引量:23
-
2陈锴,范厚明.加入WTO与大连港集装箱运输业的发展[J].集装箱化,2001,12(12):33-34. 被引量:1
-
3韩增林,王成金.港口物流特点与影响因素分析──以大连港为例[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1,18(4):39-42. 被引量:9
-
4中共大连市委党校课题组.大连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十项对策[J].大连干部学刊,2004,20(2):18-21. 被引量:3
-
5吴淑娟,王林素,吴中.利用改进的灰色模型 预测港口集装箱吞吐量[J].水运管理,2004,26(11):14-16. 被引量:9
-
6徐永健,阎小培,许学强.西方现代港口与城市、区域发展研究述评[J].人文地理,2001,16(4):28-33. 被引量:33
-
7袁茁,田浩.建设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J].中国水运,2004(11):16-17. 被引量:3
-
8张荣忠.集装箱枢纽港的生存之道[J].交通企业管理,2005,20(2):54-55. 被引量:1
-
9方敏.中国集装箱港口合作竞争的博弈分析[J].集装箱化,2005,16(1):26-28. 被引量:10
-
10庞瑞芝."十一五"时期我国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分析[J].交通与运输,2005(1):50-51. 被引量:2
引证文献7
-
1王海燕,于艳莉,刘巍.大连港建设北方集装箱枢纽港的探讨(英文)[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2003,29(S1):86-90.
-
2赵一平.振兴老工业基地 建设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J].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05,21(2):96-99. 被引量:1
-
3张耀光,王宁,赵永宏.大连港在建设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中的作用[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6,25(1):19-22. 被引量:5
-
4宋欣茹,王圣云,孙才志.大连港与城市、经济区联动发展研究[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6,23(2):107-110. 被引量:5
-
5郭文彬,韩增林.“十一五”时期大连集装箱吞吐量的预测及其集装箱枢纽港发展建议[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6,23(6):96-99. 被引量:1
-
6田远,韩增林,赵林.大连市与青岛市港—城协调度变化对比研究[J].海洋开发与管理,2013,30(8):102-106. 被引量:3
-
7李靖宇,赵阳.辽宁省域陆海统筹开发一体化推进的战略投放体系论证[J].决策咨询,2013(4):19-27.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15
-
1吴晓迪.口岸综合服务功能在建设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过程中的重要性[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1,11(2):21-23.
-
2李小焕.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建设中辽宁海洋经济的地位作用及发展前景分析[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7,24(4):63-66. 被引量:5
-
3王宁,张耀光.大连港建设成为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的展望[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7,24(4):97-100. 被引量:1
-
4赵红娟.大连从“区港联动”到“保税港”还有多远[J].北方经贸,2007(11):38-39.
-
5张耀光.大连“二次出海”及沿海经济带的建设[J].经济地理,2008,28(5):723-727.
-
6白广斌,袁永博,宿振东.GIS在港口全寿命周期管理中的研究[J].交通节能与环保,2006,2(3):2-3.
-
7张晋青.辽宁省海洋运输业发展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0,26(9):817-820. 被引量:2
-
8吴超,景禹.关于大连创建东北腹地综合服务功能区的战略推进论证——基于后危机时代到来之际的大连城市发展战略取向[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4(3):22-31.
-
9杨霞,雷磊.大连港和营口港在东北地区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分析[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11(5):1-3. 被引量:1
-
10孙夏青,韩增林,高志远.基于Logistic模型的大连市经济与港口发展研究[J].海洋开发与管理,2012,29(5):128-132. 被引量:2
-
1孙静.电子商务下物流配送体系构建浅析[J].铁路采购与物流,2007,2(8):28-29. 被引量:4
-
2青岛港信息港[J].中国交通信息化,2000(4X):54-55.
-
3天津五洲国际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J].党课,2008(12).
-
4天津五洲国际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J].天津支部生活,2008(12).
-
5胡友聪.北方港口“三国”争霸[J].中国船检,2003(7):20-23. 被引量:1
-
6厦门港今年冲击千万标箱大港[J].福建交通科技,2017(1).
-
7张宝晨.天津海事局:力争成为服务发展的排头兵[J].中国海事,2010(2):10-10.
-
8刘杰.编织网络 传递价值——i2传奇[J].中国电子商务,2001(6):22-28.
-
9国务院明确天津港和曹妃甸港区分工[J].天津冶金,2008(2):15-15.
-
10李善同,冯杰.我国公路货物运输中存在的主要问题[J].商用汽车,2005(3):92-94. 被引量: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