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世加速中国人才国际化进程 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规模空前——2001年中国国际人才交流暨项目洽谈会综述
被引量:1
出处
《国际人才交流》
2002年第1期8-9,共2页
International Talent
同被引文献8
-
1王震宇.追访归国留学者[J].国际人才交流,2001(9):56-58. 被引量:1
-
2[美]迈克尔·P·托达罗.经济发展[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9..
-
3[美]达尼·尼夫.知识经济[M].珠海:珠海出版社.1998.
-
4[美]威娜·艾莉.知识的进化[M].珠海:珠海出版社.1998.
-
5[美]詹姆士·奎恩,乔丹·巴洛奇.创新爆炸[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9.
-
6葛林生.中外经济增长方式比较[J].世界经济学,2001,(3).
-
7李卫华.经济增长中的智力与道德因素[J].经济科学,2000(1):108-113. 被引量:10
-
8荣芳,何晋秋.国际人力资本流动的可持续性探讨[J].中国软科学,2000(6):82-85. 被引量:9
二级引证文献17
-
1伊彤.我国国际科技合作中的技术转移[J].中国科技论坛,2007(7):38-43. 被引量:9
-
2陈俊良,徐培德,李志猛.面向武器装备发展决策的未来战略环境描述研究[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8,28(2):105-110. 被引量:1
-
3胡冬云,李林.中美大学技术转移研究述评[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8,20(4):117-123. 被引量:14
-
4范拓源.资源禀赋视角下的中日国际技术转移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26(10):12-17. 被引量:1
-
5孙淑艳.浅谈我国技术转移政策发展[J].现代商业,2010(3):220-221. 被引量:3
-
6李克林,马雪艳.我国高校技术转移中心的发展策略研究[J].江苏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1(1):42-44. 被引量:6
-
7刘康成.高校技术转移工作机制设计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1(7):40-41.
-
8徐士元,毛志雄.基于三重螺旋模型的海洋科技成果转化体系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4,25(1):172-174. 被引量:1
-
9蒋君,凌锋,刘会景.基于专利法律状态信息分析的企业技术转移关系研究——以胰岛素为例[J].情报杂志,2014,33(10):96-100. 被引量:5
-
10曾繁华,陈建军.技术垄断竞争问题研究回顾及评析[J].财务与金融,2015(1):86-94. 被引量:2
-
12007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将在深圳举行[J].国际人才交流,2007(5):48-48. 被引量:1
-
2钮海燕.2004年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在南京举行[J].专家工作通讯,2004(4):1-1.
-
3本刊记者.企业人力资源的核心是什么?[J].国际人才交流,2010(1):12-13.
-
4汤向阳,王杰.深圳、西安、大连“海归”创业环境比较[J].神州学人,2007(8):47-48. 被引量:1
-
5第12届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将在深圳召开[J].中国电力教育(下),2013(9):6-6.
-
6施蕾,老阎.盛会掠影[J].中国工商,2004(10):86-87.
-
7崔晓剑.首届中国品牌创业投资项目洽谈会9月召开[J].现代营销(信息版),2005,0(9):11-11.
-
8万学远.在2001年中国国际人才交流暨项目洽谈会上的讲话[J].专家工作通讯,2002(1):2-3.
-
9入世加速中国人才国际化进程——2001年中国国际人才交流暨项目洽谈会综述[J].专家工作通讯,2002(1):3-5.
-
10吴凯文.建德:“三篇文章”做好海外高层次人才工作[J].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浙江),2013(1):49-4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