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人文学的对峙及相关教育理念的反思
被引量:7
出处
《教育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7-10,共4页
Education Review
参考文献2
-
1李申.《为科学辩护,为人文正名》,载于《我的人文观》,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46页.
-
2杨东平.《中国教育人文价值的流失和重建》,载《我的人文观》,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454页.
同被引文献7
-
1王林,李召存.新中国中小学体育课程价值取向的嬗变[J].课程.教材.教法,2004,24(10):68-71. 被引量:8
-
2赵同森.科学主义哲学思潮与教育[J].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20(1):31-34. 被引量:4
-
3喻立森.论教育科学研究者的素养[J].教育评论,2001(1):30-32. 被引量:3
-
4林 杰.人文主义教育与科学主义教育思潮评析[J].江苏高教,2002(3):51-54. 被引量:12
-
5杨叔子.绿色教育: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交融[J].教育研究,2002,23(11):12-16. 被引量:173
-
6曹卫.人文体育观渐入——现代体育“异化”的反思[J].体育学刊,2003,10(4):1-3. 被引量:26
-
7孟建伟.科学与人文的价值关联[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3(4):87-91. 被引量:3
引证文献7
-
1英菲.渗透科学人文精神,伴随学生健康成长[J].嘉兴学院学报,2010,22(S1):153-156.
-
2童伟.以人为本:现代教育管理的呼唤[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7(11):42-43. 被引量:1
-
3古丽那尔.强巴依娃.浅谈新疆金三角地区少数民族人文素质教育发展现状[J].新疆社科论坛,2008(6):82-84.
-
4柏晶.人文教育的时代价值[J].时代教育,2009(3):69-69.
-
5苟小军,杨彩虹.新时期学校体育教育价值取向转变[J].科技资讯,2009,7(31):149-150. 被引量:3
-
6肖武.古代人文修养与当代中职生人文素质教育[J].成功,2011(3):106-107.
-
7李伟.抓和谐班级建设 增强班级凝聚力[J].才智,2009,0(2):165-166. 被引量:5
二级引证文献9
-
1黄杰.教育呼唤“以人为本”[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9,30(11):132-133.
-
2刘莉.新时期我国高校体育教育改革的价值取向研究[J].科技资讯,2011,9(30):188-188.
-
3王英伟.如何使班级具有凝聚力[J].学周刊(上旬),2012(6):23-24.
-
4刘嘉.教育资源的开发与高校体育教学改革[J].当代体育科技,2012,2(34):58-58. 被引量:1
-
5王曙光.浅谈班主任工作经验[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3,10(3):69-69. 被引量:1
-
6胡少游.浅谈如何加强班级凝聚力[J].中学课程辅导(上旬刊),2013(9):10-10.
-
7高冬梅.浅谈班级凝聚力形成的方法途径[J].现代交际,2015(10):196-196. 被引量:1
-
8鲁俊.日记在班集体建设中的实践运用[J].新课程研究,2021(23):96-97.
-
9赵建新.浅谈高校体育教育价值取向[J].戏剧之家,2014(6):310-310.
-
1王宏伟,孙立权.记忆与人生[J].作文通讯(高中版),2016,0(7):65-69.
-
2梁贵萍.简论文科类大学生的科学素质教育[J].读写算(教师版)(素质教育论坛),2008(7):8-9.
-
3黄俊杰.《2015世界人文学科研究概况报告》中译本序[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6,32(6):71-75.
-
4张秀君.“学习”指导点滴[J].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1997,0(4):23-23.
-
5霍博华.花开的河大[J].高校招生(高考升学版),2006(6):63-63.
-
6林幼玺.学生需要怎样的课堂氛围?——浅谈如何营造小学语文课堂的氛围[J].长江丛刊,2016,0(33):258-258.
-
7郝可欣.美丽的秘密[J].中学生(初中作文版),2010(11):42-43.
-
8曹光誉.关于中医专业学生人文教育的思考[J].西北医学教育,2008,16(2):228-229. 被引量:1
-
9陈平原(撰文).人文学体制弊端种种[J].美术,2008(2):106-106.
-
10李晓燕.为孩子们创造一个美好的世界──读儿童长篇小说“叫蝈蝈”丛书有感[J].中国图书评论,1999(12):50-5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