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和把握人的全面发展
被引量:30
Give more comprehensions on the overall devleopment of human
出处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2002年第4期85-91,共7页
Social Sciences of Beijing
参考文献5
-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61页.
-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M].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20页.
-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M].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第153-154页.
-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第12页.
-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8.
共引文献4000
-
1张立波.身体在实践话语中的位置[J].天津社会科学,2004(4):14-19. 被引量:5
-
2李文阁.活动、生命、意见和思维方式——我所理解的马克思哲学[J].学术研究,2004(7):46-52. 被引量:12
-
3许斗斗.社会:人与自然相互生成意义上的统一体——对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之“社会”理论的解读[J].学术研究,2004(7):58-63. 被引量:6
-
4张奎良.三维境界的合一:马克思言说的共产主义[J].社会科学战线,2004(4):33-39. 被引量:15
-
5于桂芝.劳动和休闲的哲学基础——马克思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再认识[J].社会科学战线,2004(4):235-237. 被引量:7
-
6顾智明.论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眼光”[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4(3):23-27.
-
7吴学琴.元批评解释学视域中的马克思——詹姆逊的马克思主义解释学理论评析[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4(3):88-94. 被引量:1
-
8李庚香.法美学是人学[J].中州学刊,2004(4):192-196. 被引量:3
-
9廖小平,曾祥云.“代”论[J].江海学刊,2004(4):5-12. 被引量:9
-
10陈其人.东西方经济发展同中有异的历史哲学——王亚南教授对经济史方法论的贡献[J].中国经济问题,2004(4):71-80.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313
-
1丁祥艳.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观的时代诠释[J].理论月刊,2009(1):13-16. 被引量:7
-
2管延春.人的全面发展与知识经济[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1(1):81-85. 被引量:2
-
3李双辰,李莉,付丽新.知识经济与人的全面发展[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2):11-14. 被引量:1
-
4敬志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人的全面发展[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21(4):45-47. 被引量:1
-
5刘远传.论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38(5):63-68. 被引量:10
-
6郑膺予.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41(6):75-78. 被引量:5
-
7王慧萍.浅谈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26(1):79-81. 被引量:1
-
8刘亚红.从经典到现实看人的全面发展[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27(S2):30-34. 被引量:1
-
9班华.素质结构·教育结构·素质教育[J].教育研究,1998,19(5):10-14. 被引量:37
-
10刘国权.素质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J].社会科学研究,1998(5):129-132. 被引量:3
引证文献30
-
1武亚珍.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逻辑思考[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18-20.
-
2李培荣.个性化与社会化的对立统一——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矛盾及辩证过程探析[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06(3):126-127. 被引量:1
-
3杨学熙.青年工作理论发展新境界探讨[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4,13(3):25-28. 被引量:1
-
4宋萌荣.人的全面发展与科学社会主义的本质[J].科学社会主义,2005(4):32-36. 被引量:3
-
5纪光欣,魏海玲.当代社会发展的人本原则[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2(1):24-27. 被引量:1
-
6刘勇.安太堡露天煤矿后期破碎站移设位置确定[J].露天采矿技术,2006(3):20-21. 被引量:5
-
7黄玉桂.人的全面发展的实现途径[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51(5):22-25. 被引量:2
-
8张艳涛.当代中国人学研究的发展历程与学术评论[J].求实,2006(12):51-54. 被引量:1
-
9杨鲁慧.论马克思主义主体价值观本质[J].社会主义研究,2007(4):1-5.
-
10仲彬.马克思的个性观探微[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7,23(5):28-32.
二级引证文献85
-
1代鑫,陈志刚.夯实民生安全基础:优化公共服务设施决策场域[J].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2022,15(6):63-71. 被引量:1
-
2郑丽丽.新时代人民获得感再提升的现实困境与调适路径[J].厦门特区党校学报,2020,0(1):18-24. 被引量:1
-
3张东雪.核心素养视角下武术进校园有效开展的实践与探索[J].内江科技,2021,42(6):76-77. 被引量:2
-
4管金潞.新时代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获助感研究——以××大学本科生个案为例[J].教育观察,2021,10(9):9-13. 被引量:2
-
5孔艳芳.新时代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的逻辑起点与实践路径[J].经济理论与政策研究,2019(1).
-
6陈则航.从“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到“核心素养”——2011年版与2022年版《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课程目标比较研究[J].英语研究,2023(2):216-229. 被引量:1
-
7张祖晏.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建设的哲学思考[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1,20(7):7-8.
-
8陈晓辉.人的全面发展问题研究综述[J].学术交流,2004(11):125-128. 被引量:5
-
9梁秀萍.论和谐社会与终极关怀[J].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1(6):40-42. 被引量:2
-
10刘志洪.从主体向度深入理解马克思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思想[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7,29(4):72-76.
-
1张爽.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当代解读[J].商业文化,2011,0(9X):377-377. 被引量:1
-
2杨静茹.浅析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J].读天下,2016,0(20):232-232.
-
3覃业柏,杨宗兴.浅析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及其当代意义[J].传承,2009,0(24):44-45.
-
4宋雄华.“古今之争”及其现代启示[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7(4):501-504. 被引量:1
-
5历史唯物主义与社会学[J].哲学研究,1979(5):3-6. 被引量:2
-
6胡孝四.简论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生活[J].新西部(中旬·理论),2013(10):1-2.
-
7张小媚.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中的公平正义意蕴[J].铜仁学院学报,2010,4(5):36-38.
-
8丁玮.以人为本思想的历史考察[J].科教导刊(电子版),2014(5):2-2.
-
9李慧娟,吕青.对《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再思考[J].当代青年(下半月),2015,0(10):73-73.
-
10杨晓莉.论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的当代实践[J].科教文汇,2010(35):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