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研究背景作为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一种重要的制度安排 ,长期以来 ,户籍制度是构成封闭城市和保护城市就业的重要屏障 ,这使得中国的工业化进程与人口发展模式呈现出错位的发展格局。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牵引 ,一直积贫积弱的浙西南山区启动了小城镇发展战略。与此同时,农民自发流动的微观机制被激活 ,经过理性预期和对利益的反复权衡 ,长期因堵截而被滞留在穷乡僻壤的浙西南农民实践出了一种移而不迁、城乡两栖的非正式迁移模式。这是他们在二元结构的劳动就业体制下由农业向非农产业转移的一大创造。然而通过对外来劳动力基本属性、就职取向以及他们与小城镇本地劳动力关系的比较分析 ,笔者发现 ,这种流动形式其实亦是旧的经济体制及有关制度限制和阻止农民自由流动的产物 ,或者说是二元社会结构迫使农民作出的无奈抉择。事实上 ,小城镇并未事先创设接纳他们的各项基础设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 ,如何实现外来民工的正常再社会化及小城镇发展实践中如何摆脱户籍制的制约 ,实现对劳动力市场的统筹管理 ,将丰富的人力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本优势等问题 ,本文作了一定深入的探讨 ,并得出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 。
出处
《社会》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10-13,共4页
Chinese Journal of Soci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