悉尼奥运会与“克拉克现象”
被引量:2
The Olympic Games in Sydney and Clarke's Phenomenon
出处
《体育文史》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3-24,共2页
参考文献2
-
1李康宁.《克拉克与"克拉克现象"》[J].中国学校体育,1996,3.
-
2《运动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
同被引文献15
-
1丁元英,王洪妮.从“Choking”现象看竞技运动员心理技能培养模式[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16(2):106-108. 被引量:9
-
2李益群,田麦久.体能类项群选手在重大比赛中的“克拉克现象”[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1,15(2):43-49. 被引量:12
-
3李益群.体能类项群重大比赛的“克拉克现象”[J].中国体育科技,1990,26(11):1-6. 被引量:3
-
4李益群.田径大赛中的“克拉克现象”[J].体育科学,1988,9(4):28-31. 被引量:6
-
5王进.解读“反胜为败”的现象:一个“Choking”过程理论[J].心理学报,2004,36(5):621-629. 被引量:82
-
6付道华.女青少年跳高运动员“克拉克现象”探析[J].黄淮学刊(自然科学版),1994,10(3):60-64. 被引量:3
-
7王进.压力下的“Choking”:运动竞赛中努力的反常现象及相关因素[J].体育科学,2005,25(3):85-94. 被引量:75
-
8魏瑶.运动竞赛“Choking”现象的影响因素及应对研究[J].体育与科学,2006,27(1):82-85. 被引量:10
-
9商勇,李慧.“出奇制胜”与“反胜为败”现象:“黑马现象”和“choking”[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6,14(9):43-45. 被引量:8
-
10胡桂英,王进,许百华.优秀运动员Choking现象的个案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6,42(4):139-143. 被引量:22
二级引证文献5
-
1郑宏伟,朱兴宇.网球比赛中“Choking”现象的影响因素及应对策略研究[J].搏击(体育论坛),2010,2(10):37-38. 被引量:2
-
2刘媛媛.球类运动员的“Choking”现象及其产生原因分析[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1,19(2):127-128. 被引量:4
-
3张玉存,胡柏平,张瑞娜.2012年澳网第四轮李娜“反胜为败”现象解释——利用压力下“choking”理论[J].现代交际,2013(1):114-114. 被引量:1
-
4王忠宝.运动竞赛中“choking”现象的研究进展[J].才智,2014,0(19):348-348.
-
5刘玲,于洋,吉丽娜.乒乓球运动员choking现象产生的理论机制及对策研究[J].同行,2016,0(15):367-367.
-
1陈汉辞.冬奥冠军“钱景”[J].乡镇论坛,2010(12):48-48.
-
2陈德保,彭小林.浅议田径运动员的赛前训练[J].田径,2010(11):42-43. 被引量:1
-
3王向东.北京奥运会上“克拉克现象”产生的心理因素及应对策略[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9,25(7):44-46. 被引量:6
-
4总结经验[J].中国体育(中英文版),2007,0(11):158-158.
-
5徐海.初中体育教学的体会[J].科学咨询(中旬),2011(10):93-93. 被引量:19
-
6杨毅,徐孝武.对国内部分优秀短跑运动员克拉克现象的分析与研究[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15(4):128-131.
-
7本刊首席时政观察员.全运会,别再从零开始[J].领导决策信息,2009(42):8-9. 被引量:1
-
8蔡宝忠.克拉克现象与贝克尔境界[J].体育博览,1992,0(2):39-39.
-
9李士希.从零开始 我们带着热情[J].时尚球类,2006(4):48-48.
-
10马振.武术运动进入奥运会失利之思考[J].运动,2010(6):123-124. 被引量: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