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污水新型生物脱氮技术研究综述
被引量:
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造成城市水污染情况日益加剧。人们的饮水、生态环境需水量等问题随之不断地加重。其中氮元素的污染问题的严重性,使污水脱氮研究成为研究重点。本文主要简述了污水生物脱氮处理的一些新型技术方法及其特性。结合新型污水生物脱氮技术的现状讨论其发展前景。
作者
佘健
彭聃
机构地区
中南安全环境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出处
《化工管理》
2016年第35期228-229,共2页
Chemical Engineering Management
关键词
城市污水
生物脱氮
短程硝化
厌氧氨氧化
分类号
X70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2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103
同被引文献
39
引证文献
6
二级引证文献
23
参考文献
3
1
孙振世,柯强,陈英旭.
SBR生物脱氮机理及其影响因素[J]
.中国沼气,2001,19(2):16-19.
被引量:61
2
刘静宇,夏宏彩.
水体富营养化及污水脱氮除磷技术分析[J]
.技术与市场,2015,22(8):216-216.
被引量:5
3
郝晓地,Mark van Loosdrecht.
荷兰鹿特丹DOKHAVEN污水处理厂介绍[J]
.给水排水,2003,29(10):19-25.
被引量:40
二级参考文献
12
1
徐亚同.
生物反硝化除氮研究[J]
.环境科学学报,1994,14(4):445-453.
被引量:23
2
曹国民,赵庆祥,高广达.
生物除磷脱氮工艺技术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1996,16(1):68-72.
被引量:15
3
李军,彭永臻,顾国维,鲁金根,韦苏,程国标,欧长劲.
城市污水脱氮除磷SBR在线控制系统研究[J]
.给水排水,2006,32(9):90-93.
被引量:18
4
EC. EU focus on clean water. ISBN 92-828-4836-1, Belgium, 1999.
5
ZHEW. DOKHAVEN on reflection. P O Box 469, 3300 AL Dordrecht, the Netherlands, 2000.
6
赵旭涛,顾国维.
缺氧生物吸附活性污泥法生物脱氮工艺中试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1997,17(5):474-477.
被引量:2
7
王建龙.
生物脱氮新工艺及其技术原理[J]
.中国给水排水,2000,16(2):25-28.
被引量:119
8
袁林江,彭党聪,王志盈.
短程硝化—反硝化生物脱氮[J]
.中国给水排水,2000,16(2):29-31.
被引量:233
9
郭劲松,黄天寅,龙腾锐.
生物脱氮除磷工艺中的微生物及其相互关系[J]
.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2000,1(1):8-15.
被引量:34
10
王淑莹,彭永臻.
SBR法计算机自动控制系统的研究[J]
.给水排水,2000,26(3):76-78.
被引量:10
共引文献
103
1
王昌稳,李军,陈瑜,王晓毅,马家轩.
厌氧氨氧化理论与工艺研究进展[J]
.环境工程,2011,29(S1):393-396.
被引量:2
2
郝晓地,甘一萍,周军,Markvan Loosdrecht.
数学模拟技术在污水处理工艺设计、优化、研发中的应用(下)[J]
.给水排水,2004,30(6):16-18.
被引量:8
3
谢珊,李小明,曾光明,杨国靖,杨麒.
SBR系统中好氧颗粒污泥脱氮特性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2004,24(3):355-359.
被引量:21
4
操卫平,冯玉军,李正山,李自树.
高氮低碳废水生物脱氮研究进展[J]
.化工环保,2004,24(4):266-270.
被引量:24
5
杨国靖,李小明,曾光明,谢珊,杨麒.
好氧颗粒污泥同步除磷脱氮研究的新进展[J]
.工业用水与废水,2004,35(6):10-13.
被引量:7
6
徐国辉,鄢卫东.
A/DAT—IAT法的特点及其生物脱氮的应用研究[J]
.安全与环境工程,2005,12(1):38-41.
被引量:7
7
刘其杰,胡翔,王建龙.
好氧颗粒污泥脱氮性能研究[J]
.化工环保,2005,25(2):79-83.
被引量:3
8
刘效梅,辛宝平,徐文国.
微生物颗粒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与研究[J]
.工业水处理,2005,25(8):1-4.
被引量:5
9
崔成武,纪树兰,任海燕,吴之丽.
好氧颗粒污泥形成的影响因素及应用[J]
.中国给水排水,2005,21(10):31-34.
被引量:10
10
吴建强,黄沈发,丁玲,程南宁.
人工湿地中的SND机理以及DO、pH对其的影响[J]
.环境污染与防治,2005,27(6):476-478.
被引量:20
同被引文献
39
1
康玉梨,王美义,李昌明.
厌氧氨氧化在水处理中的研究进展[J]
.内蒙古石油化工,2013,39(24):9-10.
被引量:2
2
刘胜军,黄宇,邹仲勋,石凤.
多级厌氧缺氧好氧活性污泥法新工艺研究[J]
.环境工程,2013,31(S1):66-69.
被引量:5
3
谢丹瑜,康得军,唐虹,黄坚,刘德明.
城市污水中重金属对活性污泥系统的影响与对策[J]
.环境工程,2015,33(5):59-63.
被引量:3
4
陈国炜,席鹏鸽,陈慧.
Cu^(2+)和Zn^(2+)对活性污泥生长动力学的影响[J]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8(2):150-154.
被引量:13
5
陈纯,何占航.
重金属离子对活性污泥系统处理性能的影响[J]
.河南化工,2005,22(2):17-20.
被引量:15
6
任延丽,靖元孝.
反硝化细菌在污水处理作用中的研究[J]
.微生物学杂志,2005,25(2):88-92.
被引量:26
7
叶建锋,徐祖信,薄国柱.
新型生物脱氮工艺——OLAND工艺[J]
.中国给水排水,2006,22(4):6-8.
被引量:22
8
李冰,李玉瑛.
镍、铬对活性污泥真实产率的影响[J]
.环境污染与防治,2007,29(2):151-154.
被引量:4
9
荣宏伟,王勤,张朝升,张可方.
Cu^2+、Zn^2+对生物脱氮系统的影响[J]
.环境工程学报,2009,3(4):617-620.
被引量:22
10
印华斌,李晓晨,赵丽.
Zn^2+对SBR污水处理系统中污泥活性的影响[J]
.生态环境学报,2009,18(2):480-483.
被引量:6
引证文献
6
1
宋玮华,张峻慈,张蕴博.
论污水新型生物脱氮技术[J]
.低碳世界,2017,7(12):3-4.
被引量:1
2
刘淳,李永红,刘颖颖,许福兰,李晓静.
1株高效异养硝化细菌的分离鉴定及硝化特性[J]
.环境科学与技术,2019,42(3):152-157.
被引量:11
3
卢伟强,毛银,李国辉,邓禹,赵运英.
脱氮副球菌DYTN-1高效去除污水中的总氮[J]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9,45(9):55-60.
被引量:2
4
张源.
污水生物脱氮工艺技术的研究与应用[J]
.生物化工,2020,6(6):117-120.
被引量:6
5
王家辉,张苧文.
垃圾渗滤液中富里酸对厌氧氨氧化污泥的脱氮效能的影响[J]
.辽宁化工,2021,50(12):1793-1798.
被引量:3
6
吕明泽,李迪林,高文龙,侯胜鹏,王亚琪,陈萌.
典型重金属离子对SBR脱氮工艺及COD去除的影响研究进展[J]
.市政技术,2023,41(3):176-181.
二级引证文献
23
1
李林,张国胜,汪青春,时兴合.
黄河上游流域蒸散量及其影响因子研究[J]
.地球科学进展,2000,15(3):256-259.
被引量:48
2
张周,赵明星,阮文权.
不同碳源对餐厨废水短程硝化反硝化处理效果的影响研究[J]
.环境工程,2018,36(7):46-50.
被引量:5
3
杜全能,朱文娟,兰时乐.
一株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皱褶念珠菌(Diutina rugosa)的分离及脱氮特性[J]
.生物技术通报,2020,36(1):60-65.
被引量:10
4
王淼,李忠徽,衣萌萌,卢迈新,王瑞宁,高风英,刘志刚.
零换水条件下3种异养硝化细菌对底部充氧池塘水质和尼罗罗非鱼生长、抗氧化能力的影响[J]
.水产学报,2020,44(7):1147-1155.
被引量:4
5
王洁.
自养反硝化滤池工艺处理石化高总氮污水中试研究[J]
.石油石化物资采购,2021(7):104-105.
6
余鹏举,曹先贺,王宏志,李少杰.
微生物在恶臭污染治理中的研究及应用[J]
.微生物学通报,2021,48(1):165-179.
被引量:21
7
郭康鹰,高宝玉,岳钦艳.
造纸污泥的资源化综合利用研究现状与展望[J]
.土木与环境工程学报(中英文),2021,43(4):118-131.
被引量:14
8
单威,张正豪,黄大伟,李冰冰,李激.
聚酰胺微塑料对大肠杆菌和脱氮副球菌的毒性[J]
.环境科学学报,2022,42(2):468-475.
被引量:3
9
胡丹,何富强,杜全能,王刚,兰时乐.
1株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神户肠杆菌的鉴定及脱氮特性[J]
.安徽农业科学,2022,50(10):70-74.
被引量:4
10
董月,孙瑞欣.
污水脱氮除磷中缓释碳源材料的研究进展[J]
.辽宁化工,2022,51(6):787-789.
被引量:1
1
彭新红,吴立波,宫玥.
CANON工艺研究的新进展[J]
.水处理技术,2008,34(2):9-11.
被引量:8
2
曾锦之.
论焦化污水脱氮处理[J]
.冶金环保情报,1997(1):46-49.
3
车蓉,吕明明.
牡丹江流域生态环境需水量[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11):145-145.
被引量:1
4
陈翰,马放,李昂,李占双.
低温条件下污水生物脱氮处理研究进展[J]
.中国给水排水,2016,32(8):37-43.
被引量:26
5
王如一,孙胜东.
生物脱氮工艺的发展综述[J]
.广西轻工业,2010,26(8):112-113.
被引量:2
6
李智.
关于生态环境需水量若干问题的探讨[J]
.中国科技纵横,2011(19):121-121.
7
吴晓霞.
我国可持续发展中的城市污水处理厂[J]
.云南环境科学,2004,23(3):21-24.
被引量:14
8
吴晓霞,张雁秋,何士龙.
浅谈城市污水处理厂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J]
.甘肃环境研究与监测,2003,16(4):402-405.
9
刘晓林,邵凯.
A/O系统脱氮处理[J]
.化工给排水设计,1992(4):1-5.
被引量:1
10
钟敏文.
从苏州实例看城市水污染集中控制[J]
.环境导报,1990(5):11-13.
化工管理
2016年 第3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