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交往:不可遗忘的发展维度 被引量:3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由于学科的分化与壁垒 ,交往问题与发展问题这两个共生性课题长期被割裂着 ,这导致了社会发展研究中交往维度的遗忘 ,也导致了发展实践中的封闭主义和教条主义。将“交往”确立为社会发展研究的总体性视角 ,不仅凸显了“交往”的历史认识论与历史本体论地位 ,而且可以勾勒出社会发展的内在机制。交往是历史辩证法的根源和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正是交往进步推动社会发展空间的拓展和社会的规模化发展 ,为最终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人与自然及社会的高度和谐提供了可能。
作者 王善平
机构地区 复旦大学哲学系
出处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27-30,共4页 Journal of PLA Nanjing Institute of Politics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7

  • 1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M].北京:三联书店,1999.13.
  • 2[2]哈贝马斯.交往行动理论:第1卷[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6.
  • 3[3]弗朗索瓦@佩鲁.新发展观[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
  •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 5[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515.
  • 6[6]汤因比.历史研究:上卷[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 7[7]陈学明.20世纪哲学经典文本:西方马克思主义卷[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

共引文献754

同被引文献13

  • 1陈胜云.理性的循环:从生产范式到交往范式的理论过渡[J].求是学刊,1999,26(5):14-20. 被引量:3
  • 2马克思 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A]..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中译本[C].人民出版社,1971版.第32~33页.
  • 3[美]利昂·费斯汀格著 郑全全译.《认知失调理论》[M].浙江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4页.
  • 4[美]罗伯特·路威著 吕淑湘译.《文明与野蛮》[M].三联书店,1984年.14页.
  • 5[英]休谟著:《人性论》,关文运译,商务印书馆,1980年,第525—526页
  • 6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68页.
  • 7[德]于尔根·哈贝马斯著,洪佩郁,蔺菁译.《交往行动理论第1卷-行动的合理性和社会合理化》,重庆出版社1994年版,第5页.
  • 8[美]罗伯特·路威著,吕叔湘译.《文明与野蛮》,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4年版,第13-14页.
  • 9“主客体关系学系列丛书”撰写组.《社会是什么:价值联结的生存单位》,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第206页.
  • 10姜锡润,王燕.关于《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交往与交往形式研究[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2,55(4):445-449. 被引量:7

引证文献3

二级引证文献60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