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巨尾桉人工林林下温度和湿度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在广西国有黄冕林场场内,选择空地和巨尾桉林下两种结构类型,对主要气象要素进行了一天的对比观测。结果表明:(1)日均太阳照度为空地型(108590lx)>林下型(2989lx);日均地面温度为林下型(29.7℃)<空地型(37.3℃);日均空气相对湿度为林下型(91%)>空地型(82%)。(2)两种场地类型的增湿降温效应显示空地型>林下型。
作者
聂荣胜
陈飞宇
机构地区
广西省广西国有黄冕林场
出处
《福建农业》
2015年第7期220-221,共2页
关键词
巨尾桉
人工林
温度
适度
分类号
S792.39 [农业科学—林木遗传育种]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6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27
同被引文献
10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2
1
黄荣林,蒋燚,王以红,吴树刚,易平.
黄冕林场大叶栎不同种源/家系子代林的测定结果研究[J]
.西部林业科学,2009,38(4):36-42.
被引量:11
2
徐大平,何其轩,杨曾奖,龙友深,简新华.
巨尾桉人工林地上部分净生产力及养分循环的研究[J]
.林业科学研究,1997,10(4):365-372.
被引量:18
二级参考文献
6
1
黄寿先,李耀斌,周传明,吕世安.
广西苍梧县大叶栎生长量变异规律的初步研究[J]
.广西林业科学,2001,30(z1):41-44.
被引量:23
2
徐大平,杨民权,曾育田,李伟雄.
马占相思幼林地上部分净生产力和养分循环的研究[J]
.广东林业科技,1994,10(4):11-16.
被引量:13
3
徐大平,曾育田,李伟雄.
尾叶桉幼林地上部分生物量及养分循环的研究[J]
.林业科学研究,1994,7(6):600-605.
被引量:22
4
蒋燚,王以红,黄荣林.
大叶栎优树选择标准的研究[J]
.西部林业科学,2006,35(3):18-21.
被引量:29
5
王明珠,土壤,1994年,3期,230页
6
吴志东,彭福泉,车玉萍,尹瑞龄,顾希贤,吴幼媚.
我国南亚热带几种人工林的生物物质循环特点及其对土壤的影响[J]
.土壤学报,1990,27(3):250-261.
被引量:50
共引文献
27
1
王海明,陈治谏,李贤伟.
不同退耕还林林草复合经营模式生物量和营养元素循环研究[J]
.水土保持研究,2005,12(2):125-127.
被引量:3
2
徐大平.
桉树速生丰产林——我国林浆纸一体化的必然选择[J]
.中华纸业,2006,27(4):14-25.
被引量:18
3
刘洋,张健,冯茂松.
巨桉人工林凋落物数量、养分归还量及分解动态[J]
.林业科学,2006,42(7):1-10.
被引量:76
4
徐大平,张宁南.
桉树人工林生态效应研究进展[J]
.广西林业科学,2006,35(4):179-187.
被引量:96
5
刘文飞,樊后保,高春芬,黄荣珍,苏兵强.
连续年龄序列桉树人工林凋落物量及养分通量[J]
.生态学杂志,2009,28(10):1928-1934.
被引量:17
6
徐大平,杨曾奖,何其轩.
马占相思中龄林地上部分生物量及养分循环的研究[J]
.林业科学研究,1998,11(6):592-598.
被引量:13
7
张荣贵,蒋云东.
桉树与环境[J]
.云南林业科技,1998(1):51-55.
被引量:8
8
张苏峻,黎艳明,周毅,苏志尧.
粤西桉树人工林土壤有机碳密度及其影响因素[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0,30(5):22-28.
被引量:21
9
汤建福.
尾巨桉人工林凋落物量及养分归还动态[J]
.南昌工程学院学报,2010,29(3):60-64.
被引量:5
10
蒋燚,邱凤英,王以红,黄荣林.
大叶栎家系区域试验与初步评价研究[J]
.广西林业科学,2010,39(2):69-72.
被引量:3
同被引文献
10
1
尚伦宇,吕世华,李锁锁,孟宪红,奥银焕.
青藏高原土壤冻融对地表辐射特征的影响分析[J]
.太阳能学报,2010,31(1):12-16.
被引量:14
2
孙金伟,吴家兵,关德新,王安志,袁凤辉,张新建.
森林与空旷地空气温湿度及土壤温度的长期对比研究[J]
.生态学杂志,2011,30(12):2685-2691.
被引量:37
3
田杰,王庆伟,于大炮,周莉,代力民.
长白山北坡气温的垂直变化[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3,27(4):65-69.
被引量:14
4
韩慧莹,殷秀琴,寇新昌.
长白山地低山区土壤动物群落特征及其对环境因子变化的响应[J]
.生态学报,2017,37(7):2197-2205.
被引量:39
5
乔晓英,马少阳,候会芳.
毛乌素湖盆滩地土壤温度对寸草苔生长的影响[J]
.生态学杂志,2019,38(8):2389-2396.
被引量:7
6
罗伦,旦增,朱立平,张宏波.
藏东南色季拉山气温和降水垂直梯度变化[J]
.高原气象,2021,40(1):37-46.
被引量:13
7
谢军飞,丛日晨,王月容,段敏杰.
北京通州地表温度的时空分布特征与绿化作用[J]
.中国园林,2021,37(4):41-45.
被引量:8
8
柴红敏,刘增进,谷红梅.
太阳辐射、气温及土温关系探讨[J]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2003,24(3):4-8.
被引量:16
9
朱鹤健,林振盛,陈珍皋,谭炳华,郭成达.
武夷山土壤垂直分布和特征[J]
.武夷科学,1982,4(1):152-164.
被引量:33
10
冯学民,蔡德利.
土壤温度与气温及纬度和海拔关系的研究[J]
.土壤学报,2004,41(3):489-491.
被引量:82
引证文献
1
1
吴晓鸣,覃宜慧,李锦隆.
武夷山不同海拔土壤和大气温度的时空变化特征[J]
.防护林科技,2023(1):17-20.
1
陈昌雄,张俊华,吴培衍,张志鸿.
巨尾桉一、二代林生长规律比较[J]
.西南林学院学报,2010,30(5):18-21.
被引量:3
2
张琼,洪伟,吴承祯,吴继林.
不同桉树人工林生物量与生产力的比较分析[J]
.福建林学院学报,2006,26(3):218-223.
被引量:33
3
吴培衍.
施肥处理对巨尾桉人工林材性的影响[J]
.林业勘察设计,2006,26(2):90-93.
被引量:1
4
韦春义.
连栽对巨尾桉人工林生物量和生产力的影响[J]
.林业科技开发,2014,28(5):57-60.
被引量:1
5
潘丙棋.
不同密度巨尾桉人工林经济效益对比分析[J]
.现代农业科技,2014(9):170-170.
被引量:3
6
程后秀,陈余朝.
不同栽培方式对竹子造林成活率的影响[J]
.林业实用技术,2011(8):16-17.
被引量:2
7
黄承标,梁宏温,温远光,何立友.
窿缘桉防护林小气候的初步研究[J]
.浙江林学院学报,1999,16(3):247-251.
被引量:9
8
张春贵.
巨尾桉人工林皆伐改择伐经济效益初探[J]
.华东森林经理,2015,29(3):20-24.
被引量:2
9
尹华山,李林艳.
不同施肥量对巨尾桉萌芽林生长指标的影响[J]
.南方农业,2016,10(26):51-52.
10
李敏泉,李仕德,黄承标,黄超群.
桂南巨尾桉人工林生长及经济效益分析[J]
.亚热带农业研究,2014,10(3):176-180.
被引量:3
福建农业
2015年 第7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