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隐性歧视指行动人并未意识到的,但却受其影响的对其他群体的歧视性态度或者刻板印象。为了将隐性歧视纳入反歧视法进行规制,很多学者运用认知心理学、认知神经学等方法论证隐性歧视的普遍性,以及隐性歧视可能带来的歧视行为。然而,很多法官以及学者质疑这些研究的可靠性,比较抗拒将隐性歧视纳入反歧视法。他们认为仓促纳入隐性歧视会增加错案,会对原有法律体系产生较大冲击,并使反歧视的立法目的落空。在Wal-Mart Stores,Inc.v.Dukes一案,美国最高法院中也拒绝承认隐性歧视理论作为专家证言的法律效力。
出处
《法律和社会科学》
CSSCI
2017年第2期160-177,共18页
Law and Social Sciences
基金
国家留学基金委“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