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文学文本的“误读”接受之成因及其美学意义
被引量:
2
The Reason for Accepting the "Mis- Reading" of Literature Style and Its Esthetic Significance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误读”接受是文学解读过程中存在的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读者解读文本 ,探寻文本意义内蕴的本真 ,或有意深文周纳、曲解文意 ,别有所解 ;或虽有超越文本本事本旨 ,但细细辨绎 ,又往往与作品的意蕴暗合。本文从分析“误读”的成因入手 ,试图阐明“误读”的审美价值及其美学意义。
作者
王顺贵
机构地区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出处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73-76,80,共5页
Journal of Social Sciences
关键词
文本
"误读"
空白
以史证诗
美学意义
分类号
I01 [文学—文学理论]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6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38
同被引文献
8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4
参考文献
5
1
孙东川,陈伟翔.
跨文化的有效沟通[J]
.财经问题研究,2003(6):72-75.
被引量:13
2
杨泉.
跨国企业中的跨文化管理[J]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2,19(3):22-24.
被引量:23
3
韩经纶,崔立新.
论企业全球化引起的沟通障碍[J]
.南开管理评论,1999,2(5):47-51.
被引量:10
4
张新胜等.国际管理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5
(瑞士)苏珊·C.施奈德(SusanC.Schneider),(法)简·路易斯·巴尔索克斯(Jean-LouisBarsoux)著,石永恒主.跨文化管理[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
二级参考文献
6
1
朱筠生.跨文化管理:碰撞中的协同[M].广卅:广东出版社,2000..
2
芮建伟 李磊 孙淑芳.跨文化市场营销[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3
邱立成.多国管理的战略要径[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4
胡军.跨文化管理[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1996..
5
毕继万.跨文化非语言交际[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8..
6
李布 赵未平.管理沟通原理与实践[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共引文献
38
1
杜江,戴斌.
中国饭店业市场壁垒研究[J]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23(1):1-9.
被引量:17
2
刘成富.
论跨文化企业中的文化差异——从翻译所使用的媒介语言的局限性说起[J]
.上海科技翻译,2000(4):11-14.
被引量:2
3
王一飞.
涉外企业跨国经营过程中的文化冲突管理[J]
.北方经贸,2005(12):96-98.
4
刘璞,井润田.
中外合资企业的跨文化冲突研究[J]
.管理学报,2006,3(1):113-116.
被引量:10
5
周卫东,谢绵陛.
“走出去”战略中存在的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和对策[J]
.商场现代化,2006(03S):198-199.
被引量:1
6
黄晓晔,张阳.
跨文化管理中的沟通障碍及对策研究[J]
.江苏商论,2006(3):127-128.
被引量:8
7
殷瑾,井润田,项保华.
跨国购并中企业文化整合策略[J]
.商业研究,2006(15):17-20.
被引量:6
8
康宛竹.
企业国际化进程中的文化意识与文化对策[J]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38-40.
9
刘建丽.
企业跨国并购的文化整合理论研究述评[J]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07,23(4):70-75.
被引量:12
10
陈雨柯.
浅析跨国公司的跨文化管理[J]
.当代经济,2007,24(07X):18-19.
同被引文献
8
1
肖慧君.
变迁 误读 杂交 策略——汤林森全球化背景下文化运动理论的启示和思考[J]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6(4):95-98.
被引量:1
2
耿强.
对阐释学翻译研究的学科反思[J]
.外语研究,2006,23(3):39-44.
被引量:19
3
[7]萨义德.东方学[M].王宇根译.北京:三联书店,2000.
4
[1]Gadamer,Hans-Georg.Truth and Method[M].Tram.Garrett Barden and John Cumming.SCM Press Ltd.,1975;rpt.Beijing:China Social sciences Publishing House.1999.
5
[5]巴赫金.诗学与访谈[M].洛阳: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
6
[10]张世英.文化多元化是顺应经济全球化的一种精神产物[M].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1999.
7
屠国元,朱献珑.
译者主体性:阐释学的阐释[J]
.中国翻译,2003,24(6):8-14.
被引量:524
8
张中载.
误读[J]
.外国文学,2004(1):51-56.
被引量:14
引证文献
2
1
张莉.
误读与对话理论、阐释学和权力话语[J]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08,16(2):31-34.
被引量:4
2
司杰.
传承、补课、创新——浅谈对马克思主义如何正读和避免误读的问题[J]
.科教导刊,2012(2):44-45.
二级引证文献
4
1
范荣.
晚清域外小说翻译中的文学误读[J]
.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8(1):37-39.
2
胡雯.
“对谈”中的理解——伽达默尔论理解的确定性[J]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6,24(1):17-20.
被引量:1
3
王晨光.
从语境学走出经学危机——施莱尔马赫释经学方法的启示[J]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6,24(4):16-20.
4
刘永良.
文学误读的原因与作用探析[J]
.保山学院学报,2018,37(3):72-76.
1
高凯.
《务虚笔记》解读[J]
.名作欣赏(鉴赏版)(上旬),2000(3):45-55.
被引量:2
2
李新.
王安忆上海小说:城与人的三种意义[J]
.山东社会科学,2004(3):94-98.
被引量:2
3
吴玉杰.
论王充闾历史文化散文的审美超越[J]
.沈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4(1):27-32.
4
孙苏.
从文学的改编到文化的改写[J]
.文艺评论,2011(9):114-116.
5
张小璐.
论凸显于“十七年文学”中的民族国家想象——以《青春之歌》为例[J]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0(S1):67-69.
6
梁杰.
探析凯鲁亚克《在路上》中的“垮掉”文化[J]
.短篇小说(原创版),2015,0(2Z):53-54.
7
刘骁帆.
超越文本的创作姿态——读郑小琼组诗《女工记》[J]
.创作与评论,2012(12):87-89.
8
余秋雨.
我为什么选择这样的文化态度[J]
.文化月刊,1998,0(4):38-39.
9
张金凤.
超越文本的意义阐释——评王辉的《纯然与超越——张炜小说创作论》[J]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5):128-128.
10
袁爱国.
“不散”与“散”:散文教学内容的规定性与开放性的统一——以《幽径悲剧》为例[J]
.语文学习,2012(2):24-27.
被引量:4
社会科学
2002年 第1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