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论以表象为心象手段的思维形态:事象思维——兼论思维形态的分类
被引量: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文提出表象是思维的一种心象手段 ,它的发展经过了原始的具象思维、古代的意象思维和成熟形态的事象思维三大发展阶段 ,首次提出事象思维是一种独立的思维形态 ,并把它与形象思维、抽象思维并列为思维的三大形态。对于灵感、直觉之类 ,本文认为只是思维的功能而不是思维的形态。
作者
张秀芬
机构地区
云南省社科院
出处
《学术探索》
2002年第6期30-33,共4页
Academic Exploration
关键词
表象
具象思维
意象思维
事象思维
思维形态
分类
分类号
B804 [哲学宗教—思维科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44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32
同被引文献
44
1
茅原.
关于戏曲音乐刻划形象的几个美学问题[J]
.音乐研究,1959(1):7-15.
被引量:10
2
陶文鹏.
意象与意境关系之我见[J]
.文学评论,1991(5):57-63.
被引量:18
3
王宁一.
萧友梅与二十世纪的中国音乐学和音乐美学[J]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1994(2):33-40.
被引量:5
4
杨和平.
20世纪音乐美学在中国的传播及其文化评价[J]
.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2000,16(1):72-75.
被引量:7
5
蒋寅.
语象·物象·意象·意境[J]
.文学评论,2002(3):69-75.
被引量:163
6
冯长春.
20世纪上半叶中国音乐美学发展一瞥——从“音乐美学”的概念与定义谈起[J]
.音乐研究,2001(2):97-102.
被引量:11
7
龚妮丽.
20世纪中国音乐文化两次转换的美学思考[J]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02,16(1):21-26.
被引量:1
8
杨和平.
20世纪音乐美学在中国的传播与研究[J]
.中国音乐学,2006(2):104-111.
被引量:6
9
邹进先.
从意象营造到事态叙写——论杜诗叙事的审美形态与诗学意义[J]
.文学遗产,2006(5):44-57.
被引量:14
10
黄志浩.
事象 物象 意象——关于诗歌中艺术形象类型的探析[J]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6(5):80-81.
被引量:4
引证文献
3
1
池瑾璟.
论音乐美学研究的多维视域[J]
.音乐探索,2011(3):49-56.
被引量:2
2
周剑之.
从“意象”到“事象”:叙事视野中的唐宋诗转型[J]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57(3):48-55.
被引量:29
3
童伟.
论泰州学派儒学叙事“事象”的原创性话语[J]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38(3):89-96.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32
1
王中栋.
六朝画论中“象”的形态及审美指向[J]
.中国美学研究,2021(2):175-189.
2
仲昭龙.
试论古典诗歌中“西北”事象的独特内涵[J]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9,0(6):72-75.
3
李姝.
当代中国音乐美学学科研究的跨学科视野[J]
.音乐研究,2012(6):26-32.
被引量:1
4
谢惠迎.
简述美育与音乐美学的双重建构[J]
.大众文艺(学术版),2014(7):144-145.
被引量:1
5
殷学明.
中国诗学中的事象说初论[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50(4):149-156.
被引量:7
6
周雪婷,何庆庆.
毛泽东诗词意象的叙事及其翻译[J]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8,18(6):16-19.
7
徐小蒙.
诗学事象研究综论[J]
.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3(2):41-45.
被引量:1
8
喻进芳,常毓晗.
论曾巩诗歌意象的特征[J]
.滁州学院学报,2019,21(3):35-41.
被引量:1
9
潘链钰,马金水.
梅尧臣山水诗叙事性研究[J]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5(6):103-113.
被引量:1
10
杨威威.
一切物象皆人象——以贾岛《青门里作》为中心浅谈诗歌物象叙事[J]
.天中学刊,2020,35(3):75-81.
被引量:1
1
苗启明.
论思维活动的心象手段与思维形态的分类[J]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1):7-12.
2
李和宽.
具象认识形式在西方哲学史中的历史发展[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1995(6):82-86.
被引量:1
3
肖少北,张文香.
汉字与中国传统思维方式[J]
.新东方,2001,10(3):53-56.
被引量:2
4
谢耀亭.
“五”数发微[J]
.文博,2012(1):89-93.
被引量:3
5
吴学飞,黄大鹏.
中国古代思想世界中的具象思维传统与象形文字[J]
.群文天地(下半月),2011(6):2-2.
被引量:1
6
沈志权.
《周易》的具象思维论略[J]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0,32(S2):349-349.
7
龙文茂.
董仲舒“天论”新解[J]
.中国哲学史,1998(1):49-56.
被引量:4
8
朱锋.
《周易》与具象思维[J]
.周易研究,1992(4):42-49.
被引量:3
9
郑民.
具象思维[J]
.中国经济信息,2005(17):14-14.
10
魏园.
从《巴门尼德篇》《形而上学》看古希腊人的思维方式[J]
.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19(4):38-40.
学术探索
2002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