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林业科技开发》
2002年第6期56-58,共3页
China Fore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同被引文献5
-
1杨桂华,李鹏.旅游生态足迹:测度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新方法[J].生态学报,2005,25(6):1475-1480. 被引量:154
-
2泰宁县旅游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R].泰宁县旅游管委会,2008.
-
3李进,侯碧清,邱建丽.广州森林旅游发展战略思考[J].中国城市林业,2009,7(5):51-54. 被引量:8
-
4景秀艳.基于生态足迹分析的旅游地生态安全测评与规划调控——以泰宁风景区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2):18380-18383. 被引量:3
-
5韦新良,姜春前,张守攻.生态旅游对森林资源的影响机理研究[J].世界林业研究,2003,16(1):15-19. 被引量:8
-
1杨圣近,杨长生.依靠科技示范作用 促进农业结构优化[J].农村实用工程技术(温室园艺),2001(10):6-7.
-
2数字[J].中国合作经济,2009(11):30-31.
-
3李迎秋,孙剑.通榆县实施“双培、双联、双带”工程引领农民增收致富[J].新长征,2012(5):55-55.
-
4徐颖.推广适用技术 提高村镇建设的科技水平[J].城乡建设,1996(7):19-19.
-
5王海.浅谈“复关”对我国森工企业的影响及其对策[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6,11(5):32-33.
-
6陈金明,刘大林.福建林业生产力水平及发展对策探讨[J].福建林业科技,1996,23(4):40-44. 被引量:3
-
7隋国庆.科协在农业结构调整中应发挥四个作用[J].科协论坛,2002,17(4):39-40.
-
8万照广,李伟.图片新闻[J].山东人大工作,2008(8):49-49.
-
9韩连生.黑龙江:迎风而上,开创林业产业建设的新局面[J].中国林业产业,2004(2):28-31.
-
10彭红.发展农村畜牧业和多种经营的思考[J].吉林农业(学术版),2011(9):2-2.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