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叶树林文化与稻作起源传播——试述稻作起源传播研究的一个新视角
被引量:1
Rtlation among the Evergreen Forest Culture with the rice origin and its spreading
出处
《农业考古》
2002年第3期35-41,共7页
Agricultural Archaeology
参考文献15
-
1程世华.中国稻作源起与先越部族[J].中国农史,1992(2):9-18. 被引量:4
-
2严文明.《中国稻作的起源和传播》[J].文物天地,1991,(5).
-
3刘刚.照叶树林文化论与云南民族研究[J].思想战线,1989,15(6):79-85. 被引量:2
-
4严文明.中国稻作农业的起源[J].农业考古,1982(1):19-31. 被引量:122
-
5张文绪:《从古栽培稻的特征初探栽培水稻的起源和演化踪迹》,《神农文化——稻作农业起源与炎帝文化暨第三届农业考古国际学术研讨会文集》第144-145页,湖南人民出版社,2000年6月第1版。
-
6刘志一:《关于野生稻向栽培稻进化过程中驯化方式的思考》,详见《神农文化——稻作起源炎帝文化暨第三届农业考古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湖南人民出版社2000年6月第1版;《从少数民族古语看中国稻作农业的起源与西传》,《农业考古》1998年第1期《第二届农业考古国际学术论坛论文专集》;《“象田”、“鸟田”考》,《中国农史》1991年第2期;《“象田”、“鸟田”补考》,《中国农史》1992年第4期。
-
7安志敏.论稻作的起源和东传[J].农业考古,1998(1):241-245. 被引量:5
-
8匡达人.我国稻作起源的各类探索与思考(摘要)[J].农业考古,1998(1):94-99. 被引量:3
-
9王海明.中国稻作农业起源研究与考古发掘[J].农业考古,1998(1):78-86. 被引量:11
-
10吴诗池.浅论中国原始稻作农业的起源与发展[J].农业考古,1998(1):87-93. 被引量:9
共引文献190
-
1甘德欣,黄璜,蒋廷杰.中国栽培稻起源与进化研究进展[J].作物研究,2002,16(S1):213-215. 被引量:1
-
2张锴生.中国最早的稻作与稻作农业起源中心(续)[J].中原文物,2000(3):19-23. 被引量:1
-
3刘毓庆.神农氏与太行山地区关系之考察[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5(3):39-54. 被引量:2
-
4陈登高,刘志一.株洲原始稻作与炎帝文化初探[J].农业考古,1999(1):32-35. 被引量:2
-
5宇田津彻朗,邹厚本,藤原宏志,汤陵华,王才林,孙加祥.江苏省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陶器的植物蛋白石分析[J].农业考古,1999(1):36-45. 被引量:10
-
6严文明.我国稻作起源研究的新进展[J].考古,1997(9):71-76. 被引量:36
-
7云翔.齿刃铜镰初论[J].考古,1985(3):257-266. 被引量:9
-
8段渝.蜀史二题[J].中华文化论坛,2009(S2):167-169. 被引量:1
-
9陈杰.长江三角洲与珠江三角洲新石器时代经济形态比较研究[J].东南文化,1999(1):104-109. 被引量:3
-
10向安强.中国稻作起源问题之检讨──兼抒长江中游起源说[J].东南文化,1995(1):44-58. 被引量:7
-
1陈宏玲.匠心巧作添苍韵(下)[J].花木盆景(下半月),2005(6):22-24.
-
2陈宏玲.匠心巧作添苍韵(上)[J].花木盆景(下半月),2005(5):24-26.
-
3阿如旱,李百岁.浅谈精准农业与农业可持续发展[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4(1):5-8. 被引量:2
-
4余进,张富民.都昌县千斤棉生产技术要点[J].新农村(黑龙江),2010(9):91-91.
-
5当前世界农业科研的几个热门课题[J].饲料广角,2000(2):7-8.
-
6卢国成.县级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J].农机使用与维修,2010(4):118-118. 被引量:1
-
7黄家章,李思经.我国农业科技传播研究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江苏农业科学,2011,39(1):516-518. 被引量:18
-
8刘志刚.加强农村农机合作社农机维修服务功能之我见[J].农机使用与维修,2014(9):15-16.
-
9周雪平,濮祖芹,方中达.黄瓜花叶病毒(CMV)土壤非介体传播研究[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1994,17(2):39-42. 被引量:6
-
10郭环.国外生物质能利用成热点[J].农家参谋,2008(4):33-33.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