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清代“情理”听讼的文化意蕴——兼评滋贺秀三的中西诉讼观 被引量:18

The Cultural Implication of Judging Lawsuits According to “Emotion and Reason” in the Qing Dynasty:Concurrently to Comment on Shuzo Shiga's View of Chinese and Western Litigation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明清官府审理民间纠纷案件,通常是情、理、法并用而以情理为主,国家的制定法往往只具有参考的意义,并非判决的依据。此种号称"听讼"的司法诉讼模式与西方司法审判的"一断于法"大相径庭,因而成为热议的话题。日本著名中国法制史学者滋贺秀三曾经撰文阐释其根由,以为中国传统的听讼模式与西方的"竞技型诉讼"相较,过于随意而失于"确定性"。此论一出,旋即在海内外法学界产生巨大反响并引发了广泛的争论。从中国文化立场出发,传统听讼模式旨在调整伦常关系,这是其确定性之所在,财产利益仅居于次要和附带性地位,此与西方"竞技型诉讼"重在调整财产关系而轻忽人伦者迥然有别。只有跳出"西方中心论"的视角,才能认识到中国传统诉讼体制和理念的合理之处。
作者 苏亦工 Su Yigong
机构地区 清华大学法学院
出处 《法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78-192,共15页 Studies in Law and Business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6

二级参考文献52

  • 1金岳霖,钱耕森.中国哲学[J].哲学研究,1985(9):38-44. 被引量:89
  • 2杨寅.普通法传统中的自然正义原则[J].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00,8(3):8-14. 被引量:22
  • 3奥利弗.温德尔.霍姆斯,张千帆,杨春福,黄斌.法律的道路[J].南京大学法律评论,2000(2):6-19. 被引量:32
  • 4钟威廉.《大清律例研究》[A].高道蕴等主编.《美国学者论中国法律传统》[C].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410页.
  • 5[美]罗尔斯 何怀宏等译.正义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
  • 6[英]梅因 沈景一译.古代法[M].北京:商务印书馆,1959..
  • 7.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62..
  • 8.孟子·公孙丑上[M].,..
  • 9[古希腊]亚里士多德 廖申白译.尼各马可伦理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130,147.
  • 10[古希腊]柏拉图 张智仁 何勤华译.法律篇[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共引文献85

同被引文献248

引证文献18

二级引证文献63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