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靈辨是北魏時代(386—557)中國佛教思想家,其所著《華嚴經論》是現存的《華嚴經》的最早注釋書。《華嚴經論》引起學術界的廣泛關注是唐代的事情,關于其生平最詳細的記述也出自唐代華嚴宗思想家法藏的《華嚴經傳記》中的《靈辨傳》。歷代的靈辨研究者都將法藏的記載視爲信史并加以引用。但我們通過唐代澄觀的《演義鈔》和唐代慧祥撰《古清涼傳》等以往未曾被充分注意的材料,對法藏的《華嚴經傳記》中的《靈辨傳》進行了再考察,結果發現其中的大部分内容不是歷史事實,而是法藏'再構成'的結果。而這種'再構成'的背後,是唐代的五臺山'聖山化'運動和佛教借重皇室的力量獲得繁榮的社會背景。'再構成'的基本思路則是改變靈辨的平民化形象,將其塑造爲與法藏自身相近的宮廷僧人。如果考慮到在中國華嚴思想發展的某段時期存在着五臺山系和終南山系兩大華嚴體系的對立(當然對此還有進一步檢討的餘地),那麼,法藏對《靈辨傳》的'再構成'就意味着法藏試圖從終南山系華嚴的立場出發吸收、改造五臺山系華嚴,并由此最終確立終南山系華嚴的正統地位。
出处
《佛教文化研究》
2015年第2期159-181,498,506-507,共25页
Studies of Buddhist Cul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