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主要以近年蒐集到的一批水陸齋新資料爲中心,對中國古代水陸齋相關情況提出新的思考。認爲了解齋僧,是理解水陸齋、解释諸多水陸儀及相關文本的基礎。水陸齋的各種功能,在齋僧中基本都可以找到。水陸齋的“齋”,既指宗教法會,同時亦包括飯食的含義。不存在舆齋食無關的水陸齋。不同歷史時期,水陸齋的稱名往往不同。水陸齋最早的稱名是無遮齋(無遮大會、無遮大齋、無遮道場等),後來又稱爲無遮水陸或水陸無遮,最後才稱爲水陸齋(水陸道場、水陸法會等)。水陸齋不是一成不變的,它有一個由齋僧到施餓鬼食的演變歷史,在不同歷史時期使用儀式文本也往往不同。迄今尚未發現完全一樣的雨種水陸儀。因此,每一種《水陸儀》以及與之相對應的水陸齋,都只是水陸齋的個案。不論水陸齋的名稱如何不同,表現形態如何變化,以齋僧爲平臺,以施主、儀式專家和齋意爲基本核心元素的三位一體的齋僧模式不變。水陸齋的諸多不同和諸多形態,都是齋僧模式的不同擴展、演變和細化。水陸齋儀文和水陸齋意文的多樣性、豐富性,因爲有了齋僧@個平臺而得到合理的認識和解释。
出处
《佛教文化研究》
2017年第2期211-235,308,共26页
Studies of Buddhist Culture
基金
上海高校高峰高原學科建設計剌資助項目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中國民間流傳佛教儀式文獻整理與研究”(16JJD730007)
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密教文獻文物資料整理與研究”(12&ZD129)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佛教受生儀式文獻研究"(14XZJ006)階段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