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翻译行为中的再现与颠覆:作者的隐形、译者的建构与读者的阐释 被引量:1

The Representation &Subversion of Translational Act:The Invisibility of Authors,the Subjectivity of Translators,and the Interpretation of Readers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从后结构主义与解构主义为代表的后现代理论来看,作为翻译对象的文本没有先验的、确定的、永恒不变的终极意义,其意义由文本的'互文性'生成,作者赋予文本意义的权力被消解;翻译是译者运用以语言为代表的符号系统生产意义的'再现'过程,受到社会历史文化语境、权力话语关系、译者主体性等一系列因素的制约,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创造性地阐释原文并建构译本的多元意义;读者不是译本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立足于自身的文化传统和审美期待积极地阐释译本,通过读者的阅读和阐释译本的意义和价值才能实现。客观而论,翻译是一种历史化、语境化的话语实践。在翻译过程中,没有所谓的不变的中心、稳定的主体,作者的主体性在译者的建构中被隐没,译者的主体性又在读者的阐释中被颠覆,作者、译者、读者之间不断解构与建构的历史性对话才是原文和译文获取意义的根源,而原文和译文的意义在不同的历史和文化中永远无法被穷尽。
作者 彭红艳 PENG Hongyan
机构地区 四川外国语大学
出处 《翻译论坛》 2019年第2期26-31,共6页 Translation Forum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2

二级参考文献27

共引文献567

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