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802-803,共2页
Acta Scientiae Circumstantiae
参考文献3
1 [1]Lowe E.Eco-industrial parks:A foundation for sustainable communities?Positive Alternatives[Z]. Centre for economic conversion, Mountain View, CA,Summer.1997
2 [2]Deppe M,et al. A planner's overview of eco-industrial development[A].Proc Annu.Con[C].Am Planning Assoc.April 16,2000.http://www.cfe.cornell.edu/wei/papers/APA.htm
3 [3]Matton T.Transformation process towards sustainable industrial estates[A].Proc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dustrial Ecology and Sustainability[C].Troyes,France,September 22-25,1999
同被引文献161
1 危旭芳.试论生态产业集群的特征、模式与构建[J] .岭南学刊,2008(1):89-93. 被引量:6
2 曹勇宏,尚金城.以生物制药和制酒为主导产业的生态工业园建设模式——以吉林省通化市张家生态工业园为例[J] .经济地理,2006,26(S1):301-304. 被引量:4
3 李川.生态工业园的产生与发展[J] .污染防治技术,2003,16(z1):126-127. 被引量:2
4 耿勇,武春友.国内外生态工业园发展评述[J] .产业与环境,2003,25(S1):111-113. 被引量:34
5 商华,武春友.基于生态效率的生态工业园评价方法研究[J]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8(2):25-29. 被引量:29
6 田金平,刘巍,赖玢洁,李星,刘婷,陈吕军.中国生态工业园区发展的经济和环境绩效研究[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2,22(S2):119-122. 被引量:19
7 张祖新,江家骅.生态工业初探[J] .生态经济,1986,2(4):14-17. 被引量:1
8 刘力,郑京淑.产业生态研究与生态工业园开发模式初探[J] .经济地理,2001,21(5):620-623. 被引量:31
9 夏光.生态可持续性工业发展述评[J] .管理世界,1993,9(2):177-179. 被引量:12
10 王忠.南淝河上游生态园景观设计[J] .工程建设与档案,2004,18(3):8-9. 被引量:1
引证文献16
1 张星,蒋文举,廖文杰.资源型城市生态工业园规划设计探讨——以攀枝花市为例[J] .生态经济(学术版),2007(1):48-51.
2 孙大鹏,苏敬勤.生态工业园价值链分析及管理研究[J]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5(2):33-36. 被引量:13
3 欧阳志云,赵同谦,苗鸿,王如松,王效科.海南制糖-酒精-能源-农业生态产业模式设计[J] .环境科学学报,2004,24(5):915-921. 被引量:15
4 杜建村,龚云锋.工业园区的环境管理[J] .宁波化工,2004(3):39-44.
5 朱蓓,王焰新,肖军.生态工业园的发展与规划[J]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3):47-51. 被引量:9
6 朱兴运,王艳艳,张荣荣,崔兆杰,叶正.生态工业园保障体系的建设与完善[J] .环境科学与管理,2006,31(9):41-43. 被引量:2
7 王京芳,周海燕.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建立生态工业园模式选择及两种模式构建流程[J] .环境保护科学,2009,35(1):87-89. 被引量:3
8 孙华,尚涛.生态工业园区的形成与演化机理--一个进化博弈视角的分析[J] .中大管理研究,2009,4(2):107-121. 被引量:1
9 曹玉星,张美英,居卫东.军山自然生态园保护规划探讨[J] .现代农业科技,2009(21):196-197.
10 马静,柴彦威.水资源约束下的生态工业园区发展模式探析——以天津滨海新区汉沽现代产业园为例[J] .人文地理,2010,25(6):68-72.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57
1 张星,蒋文举,廖文杰.资源型城市生态工业园规划设计探讨——以攀枝花市为例[J] .生态经济(学术版),2007(1):48-51.
2 曹俊,王少平,黄蓓佳,杨海真.绿色供应链与生态工业园区的比较研究[J] .四川环境,2008,27(3):80-84. 被引量:3
3 赵禹骅,赵禹鹏.增强工业生态链稳健性的方法研究[J] .学术论坛,2006,29(3):94-97. 被引量:2
4 覃丽金,陈秋波.海南热带农业的生态转型探索[J] .热带农业科学,2006,26(2):47-53.
5 任艳芳,曾维华,彭斯震.广州南沙国际汽车产业园的生态工业网络设计[J] .云南环境科学,2006,25(3):11-14.
6 刘志坚.基于循环经济的产业链耦合机制研究[J] .科技管理研究,2007,27(7):111-113. 被引量:15
7 喻宏伟,齐振宏,徐为.基于生态价值链视角的企业竞争优势探析[J] .山东财政学院学报,2007(5):78-81. 被引量:3
8 麻智辉.构建江西生态工业园区的条件、模式与对策[J] .江西能源,2007,23(4):58-60. 被引量:1
9 高玫.生态工业园: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战略选择[J] .江西能源,2007,23(4):85-88. 被引量:2
10 吴伟怀,李锐,贺春萍,郑肖兰,郑服丛.海南岛甘蔗病害种类初步调查[J] .热带作物学报,2007,28(4):112-116. 被引量:31
1 刘雪娟,苏敬勤.关于生态工业园的几点思考[J] .科技管理研究,2003,23(6):106-108. 被引量:3
2 张珠圣.生态工业的载体——生态工业园[J] .社会观察,2005(10):10-13. 被引量:1
3 曹晓凡,朴光洙.河北省建设生态工业园的对策研究[J] .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20(5):15-17. 被引量:1
4 鲁成秀,尚金城.论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的理论基础[J] .农业与技术,2003,23(3):17-22. 被引量:11
5 袁飚,陈雪梅.国外生态工业园运行和发展研究综述[J] .未来与发展,2009,30(12):28-32. 被引量:3
6 石垚,杨建新,刘晶茹,陈波,王如松.基于MFA的生态工业园区物质代谢研究方法探析[J] .生态学报,2010,30(1):228-237. 被引量:15
7 贾丽,沈玉芳.我国生态工业园发展的SWOT分析[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7,16(6):711-714. 被引量:18
8 Lawrence Malesu,GUO Li,HU Xiao-min.Focus on the key problems and dilemmas that arise in developing eco-industrial parks in China[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2009,3(3):43-55.
9 颜映梅.我国企业薪酬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J] .现代经济信息,2010(1). 被引量:5
10 王美艳.中国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设计与实施[J] .劳动经济研究,2015,3(3):79-105. 被引量: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