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沙鸥诗论意象观念的形成及其“规定性界说”

The Formation of Imago Concept of Sha Ou′s Poem Theory and its Prescriptivism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沙鸥诗论的意象观念形成于1985年创作“新体”诗以后,主要体现在诗的意象与诗的形象内涵认定的区别辨析上:意象本质不是其“外观之象”及其变形幅度,而是在于它的内心观照的审美创造功能,对诗歌形象审美内涵的丰富。其意象的“规定性界说”主要不在于可感性、美感性等与诗的形象共同的创作规则方面,而是意象的可塑性、多义性与体验性,这些功能最能显示作为创作方法的意象的创造本质,沙说丰富了当代诗歌的意象理论。 Formed in 1985 after the “new style” poems were composed, the imago concept of Sha Ou′s poem theory is mainly embodied in the distinction between t he imago and the image of poem connotation. The essence of imago does not lie in the image of the appearance but lies in the aesthetic creation of inner world a nd enriching the connotation of aesthetics. The prescriptivism does not lie in t he sensibility, aesthetic feeling, but in the plasticity, equivocation, and expe rience. Sha Ou′s idea has enriched modern theories about the imago of poem.
作者 赵心宪
出处 《涪陵师范学院学报》 2002年第6期22-28,共7页 JOurnal of Fuling Teachers College
关键词 沙鸥 诗论 意象 形成 规定性界说 Sha Ou imago concept “prescriptivism”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7

  • 1沙鸥谈诗,1996.
  • 2蒋寅.语象·物象·意象·意境[J].文学评论,2002(3):69-75. 被引量:153
  • 3阿瑞提.创造的秘密,1987.
  • 4黑格尔.抒情诗序论.
  • 5李日华.竹嫩论画.
  • 6陈良运.诗学@诗观@诗美,1992.
  • 7高友工;梅祖麟.唐诗的魅力,1989.

二级参考文献21

  • 1杨义.李白的明月意象思维[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98(5):119-128. 被引量:18
  • 2叶朗.说意境[J].文艺研究,1998(1):16-21. 被引量:150
  • 3陶文鹏.意象与意境关系之我见[J].文学评论,1991(5):57-63. 被引量:16
  • 4曹正文.意境与意象的辨析[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1997,0(1):44-47. 被引量:1
  • 5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M].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第157页.
  • 6克罗齐.《美学原理》[M].[北京]:作家出版社,1958年版.第90页、第46页.
  • 7夏之放《以意象为中心话语建构文艺学理论体系》,钱中文,李衍柱主编《文学理论:面向新世纪》,山东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 8蒋寅《说意境的本质及存在方式》,《古代文学理论研究》第十六辑,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
  • 9顾祖钊《艺术至境论:中西文学理论走向融合的通道》,钱中文,李衍柱主编《文学理论:面向新世纪》,山东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 10袁行霈《中国古典诗歌的意象》,《中国诗歌艺术研究》第63页,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共引文献152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