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胆汁性肾病:肝病中被低估的引起肾功能异常的原因 被引量:6

The renaissance of cholemic nephropathy:A likely underestimated cause of renal dysfunction in liver disease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1899年Quincke首次提出黄疸和肾功能异常的关系,胆汁性肾病(cholemic nephropathy,CN)很长时间以来文献上已难觅其踪迹。自2000年以来陆续有病例报道和临床研究,CN再次受到广大学者的关注。急性肾损伤(AKI)是在48 h内血肌酐绝对值升高≥26.4 μmol/L(0.3 mg/dL),可以是功能性或结构性的,常发生于肝病患者中,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可分为:(1)肝肾综合征(HRS)1型,即HRS-AKI,是AKI的一种特殊类型,一般无尿检异常或结构损伤;(2)非HRS-AKI,病因包括炎症、细菌易位、心功能不全等。CN在非HRS-AKI患者中很常见,有尿检异常,可表现为急性肾小管坏死(ATN),没有特定的治疗,预后不良。CN是指导致黄疸的各种急慢性肝病,包括胆总管结石、肿瘤、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药物性肝损伤、晚期慢性肝病(ACLD)/肝硬化等,出现肾功能障碍和特征性组织学改变,即远端肾单位小管上皮损伤,伴管腔内管型形成,小管阻塞和扩张。CN的研究以个案报道居多,临床研究证据不多,其病理生理机制及组织学诊断标准目前尚不明确 [1] 。
作者 宦红娣 HUAN Hong-di
出处 《肝脏》 2019年第7期732-734,共3页 Chinese Hepatology
  • 相关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1

共引文献5

同被引文献42

引证文献6

二级引证文献17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